一、预防保健=花冤枉钱?
或许是长期的贫穷与落后造就了国人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本身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表现在健康问题上的“扛病”现象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正常情况下,机体确实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抵御或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因素。适应才能健康,不适应就可能生病;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发病致死。“扛病”就形如拼刺刀、肉搏战,长此以往必然致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更易于发病;相反,预防保健却能有效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对分娩前后的母猪及处于断奶、转群、免疫接种、运输等疫病多发环节的猪群进行预防保健是非常必要的。
二、联合用药=百病包治?
养猪生产集约化,交通便捷化,生猪及其产品转运频繁化,使得我国陈年猪病未绝,新的猪病又不断涌现,尤其是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日显增多,如笔者所见到的绝大多数“无名高热”患猪均伴有多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仅靠单一成分的药物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充分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提高防控效果:
1、泰妙+强力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四环素类药物防控猪支原体肺炎、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沙门氏菌病等;
2、泰妙+磺胺六甲等磺胺类药物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弓形体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
3、泰妙+头孢菌素类药物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
4、泰妙+氟本尼考等防控猪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痢疾、增生性肠炎、仔猪副伤寒等;
5、伊维菌素+芬苯哒唑等控制猪群体内外寄生虫;
6、环丙氨嗪等控制蚊蝇滋扰;
7、同时辅以清热解毒中药、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增强机体体质,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合用药能解决所有问题。再如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多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及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联合使用药物也只能解决它能解决的那一部分问题,无论如何是替代不了加强饲养管理的,因为粉尘超标、有害气体超标、霉菌毒素中毒、营养不良、饲养密度过大、贼风等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我们确实很难真正控制猪呼吸道疾病。笔者认为“综合征”顾名思义应当综合防控,过分依赖药物极有可能让养猪生产“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环境消毒=资源浪费?
笔者所见,有些“规模化”养殖场也门洞大开,车人畅通无阻,消毒池要么是干干的,要么就是绿绿的,或者搞点干白灰撒撒,猪舍里边整天开着紫外灯“消毒”的也不在少数……禽流感、口蹄疫、猪无名高热等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在传染病的防控过程中,消毒是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不能因为肉眼“看不到”效果而走过场。
四、节约成本=能省则省?
“既想马儿快快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事情在养猪生产中也很多见,如泔水养猪、放牧养猪等。前者省下了饲料成本,后者甚至连建圈舍的钱也给省下了。他们把猪当成了产肉的机器,我姑且称其为猪肉制造者吧,因为在他们眼里没有猪,只有猪肉和金钱。他们的所作所为严重威胁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对我们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公共卫生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
五、养猪生产=投机倒把?
年全国生猪价格一路走低,加上饲料原料价格走高,笔者所到之处无不哀声一片,当时许多养猪生产者最关心的不是怎么养好猪,而是行情什么时候才能有所好转。试问如果猪没养好,就算大好行情摆在面前又能怎么样呢?
六、硬件过硬=万事大吉?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养猪第一大国,但也是名副其实的猪病第一大容器。这一事实足以说明养猪生产绝对没有“征地盖房、高调引猪、雇人喂猪、卖猪点钱”那么简单,因为集约化养猪场并不是猪的集中营,除了吃喝拉撒还有越来越严峻的疫病防控问题需要时刻面对。笔者认为硬件设施和员工素质形如一根轴上的两个车轮,只有两者协调一致,并在利好市场和优惠政策的驱动下,才能确保养猪生产安全提速。
来源:畜牧文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