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叶片染了病,快帮我诊断一下这是什么病害?”近日,山东省青州市高柳镇的赵师傅求助本报呼叫中心。采访获悉,赵师傅家茄子叶片正面现褪绿黄斑,叶背面出现灰色霉层,这是茄子叶霉病的典型症状。
得到记者的答复,赵师傅说,其实他也意识到是叶霉病,可喷了很多防治叶霉病的药剂,如多抗霉素、戊唑醇等,但是不管用。“以前这些药喷一两次就见效,可是这次喷了四五遍都没有防治住。由于多次喷药,产生了药害,不少植株的叶片都落了。”
每年的3、4月份是茄子叶霉病的高发期,该病的大发生除了与棚内低温高湿的环境有关外,叶片发育不良,抗病力弱是主要原因。越冬一大茬长茄经过冬季的低温弱光,根系活力差,到了春季,虽然地温开始回升,但根系仍然不健壮,茄子黄叶的情况很普遍。再加上春节前后茄子价格很好,为了提高产量多卖钱,留果偏多,更加重了根系及叶片的负担,导致叶片发育不良,抗病能力大大降低。发病后,菜农首先想到的就是喷药防治,一遍遍的喷药,植株负担加重,更容易染病,以致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茄子叶霉病的防治,除了合理用药外,菜农可从增强植株抗病性和物理防治两方面着手。
首先,养根护叶,提高叶片的抗病能力。菜农在追肥时可将养根护根的肥料,如甲壳素、海藻酸、生物菌肥等肥料与全水溶性速效肥交替轮换施用。这样既可以快速补充茄子所需的营养,又能延缓根系衰老,生根壮根。同时注意养护叶片,可喷施氨基酸类、甲壳素类叶面肥,每7—10天喷一次,缓解叶片黄化,提高叶片抵抗力。
另外,高温抑菌。叶霉病发生适宜温度在20—23℃,需要85%以上相对湿度,所以菜农可利用晴天中午的高温来抑制病菌繁殖蔓延。在晴天浇水后,在中午高温时段,闭棚升温,可将温度升高到38℃,维持1—2个小时再通风降温,这样能有效抑制病菌繁殖,减轻病害。山东省寿光市纪台镇菜农马世法师傅自己摸索的通风防叶霉病的做法效果不错。他的做法是,每年的4月20号左右,当棚温超过30℃时,每天敞开前脸处棚膜通风1小时来缓解叶霉病的发生。菜农不防一试。
北方蔬菜报()作者:吴荣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