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高毒性次级代谢产物,目前自然界存在多种已知的霉菌毒素。许多霉菌毒素可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对赛鸽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AFBl)、T一2毒素、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OTA)和烟曲霉毒素(FUM)和伏马毒素(FBl)。
按照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可分为仓储毒素和田间毒素。
1).仓储毒素是农作物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2).田间毒素主要是饲料原料在田间生长及收割过程中产生的霉菌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T一2毒素等。
年1月至6月.江西迈吉生化营养有限公司共收集了来自河南、河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湖北、山东和上海10个省份的份样本(其中玉米份、豆粕44份、麸皮份、小麦29份、饲料份).并对这些样品黄曲霉毒素B1(AFBl)、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伏马毒素(FBl)和T一2毒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部样品中AFBl、DON、ZEN、FBl和T一2毒素都呈现高的阳性率,也说明这5种霉菌毒素在当前饲料及原料中的污染都很普遍,份样品中没有绝对安全的样品(所有样品均检测出霉菌毒素),其中检测到1种霉菌毒素的样品29份,占样品总数的3.52%;检测到2种霉菌毒素的样品份,占样品总数的20.15%:检测到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份,占样品总数的76.33%。
霉菌毒素可在农作物在大田收获时形成;在不适宜的贮存条件下,霉菌毒素也可继续在收获后的农作物上形成。较高的湿度通常有利于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高温和干旱环境下的农作物很容易遭受霉菌孢子的侵害,一旦条件允许,霉菌孢子可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污染食品并产生毒素后,人如果摄入了这类食品可能引起对人体健康的各种损害,称为霉菌毒素中毒。狭义的霉菌毒素中毒是指产毒霉菌寄生在粮食或饲料上,在适宜条件下产生有毒代谢产物,人、畜食用后导致中毒;广义的霉菌毒素中毒则包括食用了本身含有霉菌毒素的或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饲料)所引起的中毒。
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饲料和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毒素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都会产生霉菌毒素,应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躲过霉菌污染的。
霉菌毒素对赛鸽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呼吸困难,有时口腔和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呼吸次数增多,气喘,不时发出摩擦音或沙哑的水泡声响。鼻瘤发紫,腹泻,严重地卧地不起,呈腹式呼吸,因衰竭而死亡。
有的出现曲霉菌素性眼炎,大约5%左右,眼结膜潮红,眼睑肿大,通常是一侧的瞬膜下形成小绿豆大小的隆起,致使眼睑鼓起,用力挤压可见黄色干酪样物,有的可在结膜中央形成溃疡。
慢性的可见成年鸽,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羽毛蓬松、无光、喜呆立、逐渐消瘦、贫血,严重时呼吸困难。
霉菌毒素对于赛鸽的肝脏、造血、免疫机能、种鸽的性腺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发生原发性肾病。
在已经知道的霉菌毒素中对赛鸽影响及毒害作用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T一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计成,)。
控制措施:
目前国内外采取的预防和去除食品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措施主要有:
①利用合理耕作、灌溉和施肥,适时收获来降低霉菌对食品原料的侵染和毒素的产生;
②采取降低粮食及饲料的含水量,降低贮藏温度和改进贮藏、加工方式等措施来减少霉菌毒素的污染;
③通过抗性育种,培育抗真菌的作物品种;
④加强污染的检测和检验,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标准,禁止出售和进口霉菌毒素超标的粮食和饲料;
⑤利用碱炼法、活性白陶土和凹凸棒黏土或高龄土等吸附法、紫外光照法、山苍子油熏蒸法等化学、物理学方法去除污染的霉菌毒素。
国外大量报道表明:①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畜禽饲料中添加0.5%~2%的水合铝硅酸钠钙,可显著减轻黄曲霉毒素的有害影响(Harvey,;Schcideler,);②酵母及酵母细胞壁的应用。酵母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聚糖、甘露聚糖、几丁质和蛋白质。酵母细胞壁上的多糖、蛋白质和脂类产生的特殊结构,通过氢键、离子键和疏水作用力对霉菌毒素产生吸附力。
我公司科研人员精心研制出《霉菌毛滴虫净》,霉菌、念珠菌、毛滴虫通用的产品,解决了鸽友多年来的困惑,一个产品解决几种问题。
应用时配合《噬菌体~活菌》效果更加。
编辑者:史金良
史金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