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县大黄
礼县大黄,中药材优良品种,甘肃省礼县特产,因主产于该县铨水乡又称“铨水大黄”、“铨黄”。礼县大黄属掌叶大黄,生产历史始于汉代。礼县大黄块形大,质地坚实,气味清香,药理性能好,品质优良,有效成分含量居中国之首。年,礼县大黄获得国家原产地地域保护认证和原产地标记认证。
礼县大黄主要功效
大黄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中的重要品种,其主要成分为配糖体、单宁酸、没食子酸。配粮体经水解后产生葡萄粮及大黄素、大黄酸。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大黄性苦寒,功能攻积导滞、泻火解毒、行瘀通经。药理研究表明具有以下三方面药理作用:
1、大黄县有广谱抗病毒、抗菌和抗霉菌作用,可用于各种炎症的防治;
2、大黄的有效成分能消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具有抗衰老作用;
3、大黄具有突出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泌尿系统疾病有很明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特别是对糖尿病患者有降糖和保护肾脏作用。
上述的药理作用在大黄的传统应用相关文献中也都有表述。
大黄是中药材的四大名药之一,其药理用途十分广泛,主要功效为:破瘀活血,攻下泻热,抗菌消炎,保肝利尿,调解免疫,延缓衰老,降脂减肥,抗肿瘤,止血止痛等。而且,还用于配制果糖、饮料、香料、酿酒和做工业染料等行业。
礼县大黄历史渊源
礼县大黄种植历史悠久,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汉代《本草经》,当时礼县大黄已盛名。
中药文献诸如《中药材品种论述》(中册)中写道:“铨水大黄产于礼县铨水乡一带,产量最多,品质最好”。
据考证,大黄在礼县铨水乡一带的栽植史已逾千年,《礼县乾隆县志》记载:“在年前铨水与宕昌良恭(南阳旧称)接壤地带盛产大黄。”
《本草纲目》记载大黄原产地为礼县铨水乡一带。
在中世纪,欧洲人视大黄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当时的铨水大黄通过岷县、宕昌、哈达铺运往邻近各省,乃至天津口岸;并沟通了中亚商贸,仅年6月就有—峰骆驼驮运大黄抵中亚撒马尔罕。
随着18世纪茶叶、大黄贸易的兴起,甘肃、青海山地的大黄被运往西亚、欧洲和西班牙。
在20世纪20年代,陕西、四川、河南、河北、江苏、江西、湖北、浙江、山西等十几个省的药商在铨水乡设有几十家栈房专门从事大黄经营并向外贩运,形成以铨水为中心的大黄集市。
悠久的大黄生产史,不仅为礼县大黄产业的发展扎下了深根,而且创造出了“铨水大黄”这个驰名中外的名牌。
年,礼县大黄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年,礼县种植大黄面积在2.5万亩以上,年产量多吨左右,礼县大黄出口量占全省大黄出口总量的70%,占中国全国的56%。
全县大黄种植面积达4.1万亩,年采挖面积2.1万亩,产量达万公斤,产值.5万元。
年陇南大黄栽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约万公斤。.
“铨黄”名列中国大黄之冠,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自年就出口大黄,由上海医药进出口公司和甘肃医药进出口公司销售,远销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年前,礼县“铨黄”年产量为多吨,仅礼县药医公司年收购为多吨,多年无积压。
礼县大黄品种特色
按品种来讲,中国境内产三种大黄:一是青海产的唐古特大黄,二是四川产的药用大黄,三是礼县产的北大黄中的著名品种掌叶大黄。
礼县大黄产品块大饱满、色泽鲜艳、品质优良,有效成份含量居中国之首,七十年代国际市场即有“中国大黄甲天下,铨水大黄素盛名”之美誉。
年,礼县“双鹿牌”大黄荣获国家经贸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年,礼县所产大黄系列产品正式注册“铨黄牌”商标。
中国大黄因产地不同而形成多种商品规格和品类,其中产于礼县铨水乡一带者(包括宕昌、武都部分乡镇)质量最佳,信誉颇高,被国际上称为“铨黄”。铨水大黄块大味香,色褐黄,质坚体重,断面为槟榔碴,红筋白肉,纹理清晰而不乱,俗称“锦纹”,素有“铨水大黄甲天下”之谚,荣获国家外贸部《出口商品荣誉证书》。
附:地理标志礼县大黄的小知识
礼县大黄为甘肃省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礼县大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以甘肃省陇南地区行政公署《关于界定礼县大黄原产地域保护范围的函》(陇署函[]47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礼县的上坪、洮坪、沙金、白关、白河、铨水、桥头、草坪、滩坪、雷坝、王坝、肖良、三峪、中坝、固城、崖城、湫山、罗坝、永坪、马河、红河、盐官、祁山、永兴、宽川、民族、乔川、草坝、燕河、城关、石桥、阳坡、江口、龙林、太塘、雷王等36个乡镇;宕昌县的兴化、好梯、南阳、竹院、韩院、化马、官亭、秦峪、狮子、新寨、甘江头、临江、车拉等13个乡镇;武都县的马营、池坝、金厂等3个乡镇。共计52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本文作者:王浩为跨界创客、资深策划人、中国地理标志文化产业的发起人与倡导者、万慧智库研究院地理标志委员会副主任、致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