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学名:Perillafrutescens),古名荏,又名白苏、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桂芢、皱叶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东南亚、台湾、中国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区、喜马拉雅地区,日本、缅甸、朝鲜半岛、印度、尼泊尔也引进此种,而北美洲也有生长。
▼▼▼发散风寒药:紫苏
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功效作用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归经归肺、脾经。药性温药味辛?紫苏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紫苏叶的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及弗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均无抑制作用。紫苏叶浸膏对真菌有抑菌作用,其中所含的紫苏醛、柠檬醛起主要抑菌作用,
两者并有相互协同作用,这是因为两种化合物均是单萜系醛类物质,其作用部位也类似。紫苏油对接种和自然污染的霉菌抑制力明显优于尼泊金乙酯。
2.解热作用
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克(生药)/公斤经口给药,对伤寒混合菌苗引起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紫苏叶水提取物与紫苏醛均有延长雄鼠给予巴比妥酸盐引起的睡眠作用.水提取物对大鼠的运动量有抑制效果,但紫苏醛的抑制效果却不明显.紫苏叶的甲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也能延长环己巴比妥的催眠作用时间.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具有镇静活性,而且紫苏醛和豆甾醇具有协同作用.对紫苏延长睡眠作用的有效成分筛选发现,从紫苏中分离出的时萝芹菜脑对环己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也有延长作用.
4.止血作用
鲜紫苏叶外用确有止血作用.紫苏注射液2克(生药)/ml对动物局部创面有收敛止血作用,使结痂加快,并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
止血的有效成分可能是缩合鞣质类.临床研究表明紫苏制剂对子宫颈糜烂出血、息肉活检出血均有明显止血作用.
研究表明:紫苏的止血原理是:
①紫苏能直接作用于血管,有短暂的收缩作用;
②紫苏有较弱的促进血小板凝集作用;
③紫苏可促进血小板血栓的形成,此血栓类似动脉中的白色血栓.血栓能机械性堵塞伤口,以达止血效果;
④紫苏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其对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也有不同的研究报告认为紫苏可以延长不同动物的凝血时间,表明它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它的浓度与凝血时间呈线性相关,
与经典的强抗凝血药肝素相似;紫苏制剂是粗制品,抗凝作用相对较小,肝素的抗凝机制比较清楚.而紫苏的抗凝血机制还不清楚,根据实验报道:
一是不论体内、体外实验,紫苏能抑制由ADP和胶原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使其减少有关凝血因子的释放而延长凝血时间.二是紫苏在体外可使血浆中TXB2浓度下降,通过血小板内合成和释放TXA2的减少,减弱其对血小板的聚集作用而延长凝血时间.紫苏能降低血细胞压积的全血黏度,。
5.其他作用
紫苏中多种成分均有药理活性,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作用,对丙烯醛或枸橼酸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尚有祛痰和平喘作用.
紫苏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紫苏酮作为紫苏叶中促进小肠蠕动的有效成分,它可能是通过兴奋小肠环状肌而促进肠内容物通过小肠.
紫苏叶的乙醚提取物能增强脾细胞的免疫功能,而乙醇提取物和紫苏醛有免疫抑制作用.
紫苏粉提取物在油-水乳剂系统中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苏叶对放射性皮肤损害有保护作用.紫苏梗能激发动物子宫内膜酶活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