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仅仅是一些令人作呕的霉菌竟然拍出了近美元,相当于人民币元。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你知道到它就是出自弗莱明博士之手高龄九十多岁霉菌后,就不会觉得此事荒唐了。
英国邦瀚斯拍卖行于3月1日拍卖了亚历山大·弗莱明博士的霉菌,上面还有弗莱明博士自己手写的注释,描述它是第一次被用来制造青霉素的霉菌。肯为这科学含量超高的“古董霉菌”花大价钱的买家,并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
弗莱明博士
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在年,他与ErnstBorisChain和HowardWaltrNobl共享诺贝尔医学奖。这些霉菌属于弗莱明是毫无疑问的,但没人真的清楚它是否就是来自弗莱明用来做实验最初的那批产黄青霉菌。
弗莱明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让科学界注意到他的工作。但当他成功地成为人们的 据亚历山大·弗莱明实验室博物馆的档案保管员KvinBrown透露,并不是所有接受到礼物的人都对这种改变世界的且能够对抗感染的霉菌感到开心。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伊丽莎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他曾多次收到这样的礼物但从未真正地接受过它。“每当他见到弗莱明的时候,他都会收到弗莱明的霉菌礼物。”Brown说。
老实说,霉菌相当的恶心。如果有人对这样的礼物感到不知所措,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当时,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青霉素会这么重要。据估计,弗莱明的发现大约已拯救了八千万至两亿人。
现在,这个让人恶心但拯救生命的“古董”已被某个富人拥有了。
关于争议
有人指出,弗莱明虽然发现了青霉素,却只发表了两篇论文,而有关青霉素在医学上可能存在的价值,只在其第二篇论文中明确提到过一次,“青霉素或者性质与之类似的化学物质有可能用于脓毒性创伤的治疗”,这就是他对青霉素功用所作出的唯一预言。
有人甚至在纪念弗莱明贡献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弗莱明年那篇划时代论文中,没有引用,在年法国出版,一本专门阐述霉菌和其它细菌,在抑菌观察方面的有关文献的专著,以此说明弗莱明并不真的明白青霉素的价值。而其后,弗莱明即未积极分离纯化青霉素,也未积极推动青霉素的研究,以使它成为一种治疗用的药物(这些事务均是牛津小组——弗洛里和钱恩为主要人员——所作)。甚至没有妥善保存他所发现的青霉菌菌种,而是一位有远见的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教授Raistrcik将之保存,后来交给牛津研究小组。
还有人认为,青霉素之所以能迅速在临床大面积推广使用,得益于残酷的二战以及日本偷袭珍珠港,促使美国加入战局,否则钱恩恐怕很难成功游说美国投入到青霉素的研发中。因为,青霉素的分离纯化极其困难,其水溶液极不稳定,很容易分解失效。而且其粗提物口服情况下对天竺鼠的致死性很高,若按现在的情况看,没有人会认为这个药物值得开发。而弗莱明当初发现的菌株,产量极低。高产量菌株是在美国发现的,而一系列关键性技术和临床研究都是在美国实现的。
也有人指责,初期的媒体宣传,完全是弗莱明的个人舞台。而牛津小组所作的诸多实际而艰辛的工作,要么被忽略要么被一笔带过,总之牛津小组被人遗忘了。而没有牛津小组,就算弗莱明要做,也造不出药物来。对此,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中,对年同获诺贝尔奖的三个人配发了耐人寻味的说明文字。弗莱明——他对摄影师来者不拒;弗洛里——对新闻界冷如冰霜;钱恩——年轻的生化学家,分析并提纯了青霉素。
尽管弗莱明曾遭受非议,但毋庸置疑的是,青霉素已挽救了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并且将来肯定还将继续挽救更多的人,这其中大部分荣誉还是应当归功于弗莱明,是他完成了最重要的发现。正如牛津病理学系主任哈里斯所说:“没有弗莱明,不会有钱恩及弗洛里;没有钱恩,不会有弗洛里;没有弗洛里,不会有希特利;没有希特利,则不会有盘尼西林。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zhaos
im.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