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NG父母课堂丨孩子久咳不愈别错把哮

秋冬之交,医院总是不少反复咳嗽的小病号。家长们的“开场白”往往是:“孩子的感冒早就好了,怎么咳嗽还不好啊?”孩子反复咳嗽,有可能是患上了儿童哮喘。

哮喘究竟离孩子有多远?是不是有喘就是哮喘,只有咳嗽不喘就不是哮喘?哮喘能根治吗?得了哮喘很严重吗?又到了儿童哮喘高发时节,龙格国家专家、广州和睦家诊所儿科专家夏凯莉医生这就为宝爸宝妈全面解析儿童哮喘!

专家介绍

●龙格国际专家团成员

●医院医疗总监、首席儿科医生、儿科主任医师

●美国心脏协会认证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ALS)培训导师

●PALS全英文培训导师(华南区)

什么是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相关联,导致肺内气道梗阻,出现反复喘息发作、气短、胸闷和咳嗽,尤其是夜间和凌晨咳嗽,这四大症状单独或组合出现,变化多样而且程度轻重不一(所以没有合并喘息的咳嗽,仍有可能是哮喘,俗称咳嗽变异型哮喘)。

哮喘儿童可以只在发作期出现症状,称为哮喘发作,发作间隔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还好!肺内气道梗阻是可逆的,可以自发好转(年龄增大)或通过治疗好转。

医生如何诊断哮喘?

儿童哮喘和成人哮喘从表现和诊断标准都有不同。儿童分为6岁以上和5岁及以下两组。

6岁以上哮喘的诊断,包括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的病史,个人和家族过敏史,体检以喘息为主的体征,可以做出临床诊断,还要结合客观性的指标,呼气性气流受限的肺功能检测可以确诊,支气管舒张/激发试验,运动激发试验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5岁及以下的哮喘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症状,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表现为活动受限)夜间咳嗽症状或觉醒(5岁以下孩子不会描述气短或胸闷的感受),详细的家族史评估和体检做出诊断,自身和家族过敏史为哮喘诊断加分。

5岁及以下的哮喘诊断具有一定挑战性,客观依据不多,医生有时需要做诊断性治疗来帮助诊断。干扰哮喘诊断的因素很多,例如因为年龄限制没有肺功能检测的客观数据,低龄儿童反复呼吸道病毒感染会出现气道阻塞类似哮喘的表现,早产儿气道发育不良等等。

简单说,6岁以上哮喘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5岁及以下依赖临床诊断,也即是医生可以不通过实验室检查,直接做出哮喘的诊断。

哮喘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孩子被诊断哮喘,父母最先想到的是查过敏源,这种想法并不全面。首先哮喘的诊断不包括过敏源检测,过敏源检测只是寻找有可能导致哮喘的过敏原因,而不是判断是否有哮喘的标准;其次,引起哮喘的因素,除了过敏因素之外,还有很多非过敏因素,这两类因素统称为哮喘诱发因素。

1、常见过敏性诱发因素

-尘螨,大量存在于床铺、沙发、地毯、窗帘和一些卫生死角

-霉和霉菌,通常存在于地下室、浴室、室内植物盆以及一些微湿和潮湿的地方,墙面有黑斑就是霉菌斑

-狗狗和猫咪,口水、尿液、头皮屑和脱落的死皮-花粉和杂草

-蟑螂粪

2、常见非过敏诱发因素

-吸烟或暴露于吸烟的环境

-情绪紧张-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气管炎或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使用强力清洗剂,例如强力漂白剂

-使用味道浓郁的香水或除味剂

-空气污染,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

-服用某些特殊药物,例如阿司匹林

-运动

-非常干燥和寒冷的空气

常见的非过敏性诱发因素,可以单独诱发也可以多个因素合并诱发哮喘,这些原因不能通过过敏源检测找到的,而是依赖于父母对孩子出现症状时的仔细观察和总结,找到诱发孩子哮喘的因素加以预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哮喘需要做过敏原检测吗?

过敏源测试有可能找到这些过敏因素,因儿童免疫状态和年龄易速的干扰,也不能很准确的通过过敏源检测找出可疑因素。因此,建议父母暂时不做过敏源测试,而是充分认识这些常见过敏源,把它们都作为假想敌加以清除和预防,岂不是先行一步了。

只有为数很少的过敏源所致的过敏反应可以通过脱敏治疗得以缓解,脱敏治疗耗时长,尤其在有复杂诱发因素的孩子见效不明显,所以强烈推荐了解更多防范过敏源的知识,做好家庭卫生,而不是简单寄托脱敏治疗可以带来根本性变化。另外,请和宝宝的儿科医生详细交谈,尽量找出孩子的诱发因素,制定计划预防。

如何避免哮喘发作?

1、常见非过敏诱发因素的预防措施有:

●要劝说家庭成员戒烟,避免吸二手烟和闻到吸烟者身上的味道(经常有吸烟爸爸说没有对着孩子吸烟就不算,其实吸烟者身体上的味道和二手烟的危害一样重)

●避免使用强力清洁剂和漂白剂

●冬天天气干冷时,外出使用口罩丝巾围住口鼻,室内注意整个房间的保湿保暖(保暖指的是整个室内的温度适中,不是一味让孩子多穿衣服,衣服虽然穿多了,吸入的还是干冷空气,尤其是南方冬天的凌晨,室内没有合适的保暖措施,冷空气极易诱发孩子哮喘)

●室外空气污染严重时,避免户外活动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请定期接种流感疫苗(每年由流感病毒感染诱发的哮喘不在少数)

另外,加强身体锻炼和呼吸系统锻炼,合理膳食和减肥,以及处理情绪压力也是行之有效预防手段的手段。(年龄小的儿童父母过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menmeirongyuan.com/mjcsmy/61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