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
姜黄Turmeric,在印度及亚洲一些国家用于调味及治病已有几千年历史。它是咖哩curry的主要成分,西方的芥辣Mustard也是用姜黄染成黄色。印度民间常用姜黄消炎止痛,治疗感冒、咽喉炎,止腹泻及胃肠胀气,治外伤感染、皮肤疾病等。
姜黄也是常用中药。姜黄味辛苦,性温,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月经不调、闭经、及跌打损伤。
现代研究,姜黄有明显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常用于风湿痛、骨关节炎,以及防治与慢性炎症有关的心血管病、糖尿病、自体免疫疾病,也被用于治疗结肠炎、肠激惹症群,但所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多篇报道,姜黄对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有抑制作用。
实验研究方面,姜黄降血脂,特别是降三酸甘油酯的作用显着。姜黄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姜黄促利尿,但对降血压无明显作用。姜黄可使子宫收缩导致流产,孕妇忌用。姜黄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可用于外伤防治感染。
姜黄抗氧化,姜黄素Curcumin的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C、E及类黄酮强一倍以上。
食用姜黄被认为是冲绳人长寿的原因之一;印度一些乡村,老年失智症发病率特低,推测与多吃咖哩有关。
姜黄可能引起胃不适、恶心、腹痛;因它的活血(血液稀释)作用,较大剂量可能引起瘀斑、出血、消化道出血;与其它抗凝血药或有稀血作用的药物如Aspirin、鱼油、三七、白果同服,要小心;有肝、肾疾病或胆石的病人,最好先请教医生。
姜黄生药含姜黄素2-5%。姜黄在消化道吸收差,因此从药效考虑,最好用姜黄提取物Tumericextract或姜黄素。有建议与黑胡椒或胡椒碱同服,效果更好。
中医用姜黄一般是1—3钱(3—10克)。制剂有各种类型,可以是干粉充入胶囊,也有是标准化提取物Standardizedextract,剂量因各种品牌而异。
白果
白果GinkgoBiloba,又叫银杏,供食用和药用。食用白果微甜,清香滑膩;药用白果性平,味稍苦涩,过量可中毒。中医用白果治咳喘、除痰湿、止带缩尿。有谓长期食用可以滋阴养颜、精神焕发、健康长寿,被誉为长寿果。
欧美人食用白果,认为可以增强记忆,对抗失智,减轻抑郁、焦虑;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稀释血液,改善循环,减轻(下肢)水肿。
现代研究,白果含多量不饱和脂肪、丰富的维生素C、B,及镁、钾等;以及抗氧化成分如胡萝卜素(护眼),类黄酮(抗氧化作用)和类萜Terpenoids(改善循环)。
有实验表明,白果提取物GinkgoBilobaExtract(主要从白果叶提取)对呼吸、循环影响不大;但也有研究表明能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因为氧化氮NO增加了12%。对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有不同的结果。动物试验有收缩膀胱及子宫的作用。大剂量可致动物惊厥、呼吸心跳停止。白果还有轻度抑菌作用。
白果叶提取物可促进认知能力,减缓焦虑和抑郁,但研究结果不一致。对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经前症候群,关节炎,耳鸣,中风後恢复,老人失智症,多发性硬化,黄斑退行性变的效果,也待进一步研究。
白果含有烷基醇Alkylphenols等毒物,生吃或炒吃药用白果过量可致中毒,出现发热、呕吐、腹痛、呼吸困难,严重的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有谓成人每天不要超过七粒。孕哺慎用。白果与抗凝血药(稀血药)、止痛药等多种药物可能有交互影响。
保健品制剂多为白果叶提取物,毒性较白果低。
食用白果改善健康的报告很多,研究也不少,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加上白果有一定的的毒性,长期饮用,还是慎重些好。多请教医生,必要时做肝、肾或神经功能检查。
芦荟
芦荟Aloe有很多种,可供药用和食用的有库拉索芦荟AloeVera(翠叶芦荟,美国芦荟),中华芦荟,木立芦荟等。
芦荟为常用中药,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治目赤、便秘、眩晕、惊悸、皮肤瘡毒等。在亚洲、非洲、及美洲一些地区,芦荟仍然被广泛用于食品、医疗、及化妆;又常用于治疗创伤、烧伤、冻伤、龟裂、便秘,亦用于感冒、咳嗽。有谓可以舒缓胃灼热、缓解肠躁症,改善糖尿病,降低血脂,刺激免疫,抗肿瘤,延缓衰老,及抑制细菌和霉菌。含芦荟的牙膏,可能减少牙周病和牙垢。加入化妆品或面膜,可能减少皱纹、雀斑、痤瘡。但都待更多的研究。民间有用芦荟汁防蚊蝇昆虫,驱除体臭。
芦荟的活性成分很多,主要有芦荟素Alo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芦荟宁Aloenin等。芦荟素是泻药,在美国已被禁用。
芦荟可以生吃、干吃、榨汁;应用在食品、药品、美容等方面,主要是提取芦荟原汁、浓缩汁或结晶粉。
芦荟口服过量可引起腹痛腹泻等。有人对芦荟过敏。也有人引起光敏感,致皮肤红肿。芦荟可能引起子宫充血收缩,孕妇及经期忌用;正在服用Aspirin或其它抗凝血药的人慎用。糖尿病人应慎用芦荟,因可进一步使血糖降低。有心、肝、肾及胃肠疾病的人,服用芦荟前应请教医生。
芦荟性寒,体质虚寒的人不宜。
芦荟外用,副作用很少,但有人会引起光敏感。
美国一项两年期的国家毒物计划2-yearNationalToxicologyProgram,清楚显示喂食芦荟(主因芦荟素Aloin)的大鼠出现大肠癌。年12月加州65号提案指出:芦荟提取物可致癌或生育缺陷。
医界不主张长期服用芦荟。
芦荟有很多种,只有少数几种才有食用医用价值。注意区分龙舌兰,外形相像,但有毒。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曾庆斯,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来美後通过医师考试ECFMG(),参加UCLA等机构医学研究及实验室工作,曾获得二次医药专利,基于对中西医结合的兴趣,再考取针灸执照(),分出一半时间作中医针灸。年72岁全面退休。
本章节来自其科普著作:《保健品的科学及其它》。
有关生活,有关教育,有关婚姻和家庭。。。有关人性。邀请你和我们一起透过这扇窗,观赏用中国字绘出的万紫千红,我们的作者遍布五大洲,我们的读者散居整个地球。海外文轩,文学世界的窗口,文学原创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