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年龄、生理阶段的动物,对霉菌毒素的敏感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充分了解动物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将霉菌毒素的危害降到最低。
一、动物品种差异
不同品种的动物对于霉菌毒素的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异。如,各种畜禽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家禽最敏感,其次是仔猪和母猪,牛和羊等反刍动物有一定的抵抗力。畜禽对黄曲霉毒素的易感性顺序依次是:雏鸭仔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黄曲霉毒素的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猪为0.62mg/kg,火鸡为0.5mg/kg,雏鸭为0.3mg/kg,绵羊为2.0mg/kg。对于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引起厌食的易感性,3种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间差异较大,其耐受顺序是:大白鼠>小白鼠>猪。家禽对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耐受性较高,蛋鸡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中毒出现的神经化学病变不明显。各种动物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敏感程度依次是猪、大鼠、牛和禽,青年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敏感性最强,饲料中含0.1~0.15mg/kg的玉米赤霉烯酮即可引起阴门红肿,子宫的体积和重量增加。
图1鸡呕吐毒素中毒
图2猪肝脏-黄曲霉毒素中毒
二、动物基因型的差异
许多研究发现,基因型的差异也是影响霉菌毒素易感性的重要动物因素之一。早在年,人们就发现不同的肉鸡品系间对黄曲霉毒素中毒症敏感性的差异高达两倍之多。年的一项研究还发现,日本鹌鹑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受少数几个基因控制,经过几个世代的品种选育就可以得到对黄曲霉毒素高度耐受的鹌鹑品种。对耐受黄曲霉毒素的肉鸡品种选育研究也在年取得了成功。研究还发现,在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条件下,某个基因的存在或缺失可以对动物的采食行为以及霉菌毒素代谢和排泄途径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影响。
三、动物的年龄和性别
一般情况下,动物年龄越小对霉菌毒素的敏感性越高。例如,黄曲霉毒素对各年龄阶段的家畜都有影响,幼畜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高于成年家畜。雌性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比雄性动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怀孕母畜对黄曲霉毒素比未怀孕母畜更敏感。青年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同年龄阶段的公猪,饲料中含0.10~0.15mg/kg的玉米赤霉烯酮即可引起阴门红肿,子宫的体积和重量增加。玉米赤霉烯酮严重中毒的母猪出现直肠和阴道脱出现象,子宫内膜与肌层增生和水肿等。
表1日粮黄曲霉毒素含量与猪的表现
表2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临床反应
表3日粮呕吐毒素含量与猪临床反应
本文来源:霉菌毒素危害与防控技术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