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新版共识看,变应性鼻炎治疗药物l

过敏性鼻炎(AR)影响全球约20%的人口,是变应原诱发的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尘螨、霉菌、花粉是常见的变应原。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段,其中药物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安全地控制过敏性鼻炎的鼻痒、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是目前治疗AR的主要手段。临床上常用治疗AR的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H1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物等,口服H1抗组胺药是目前治疗AR的一线用药。

最近新发表的《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广州共识(精要版)》在年发表的共识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了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AR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结构和功能特点,H1抗组胺药可分为第1代和第2代。第1代抗组胺药物亲脂性强,易透过血-脑屏障与大脑中的H1受体结合,在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存留导致镇静等副作用,第2代H1抗组胺药中枢镇静作用较第1代H1抗组胺药显著减轻,且一般无抗胆碱能的副作用。

分类

特点

代表药物

第一代

易透过血脑屏障,具有镇静作用,与组胺H1受体结合缺乏选择性,不良反应较多,已不被推荐用作儿童患者的首选

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羟嗪等

第二代

H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及抗胆碱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少等

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

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考虑,在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AR上,国内外各种指南共识推荐口服第2代H1抗组胺药作为治疗所有AR患者的一线用药,并可根据患者症状特征和临床反应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物联合使用,如:

中-重度AR,口服H1抗组胺药和鼻用激素联合用药

激素治疗不敏感且单用口服H1抗组胺药症状控制不佳的AR患者.可选择口服H1抗组胺药和抗白三烯药联用

少数患者在不能完全控制鼻塞症状的情况下,可合用减充血剂

另外,口服H1抗组胺药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在共识中也做了相应的说明,在老人、儿童及孕期、哺乳期的女性推荐使用第2代H1抗组胺药尤其是第2代新型H1抗组胺药,如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

口服H1抗组胺药可以快速缓解AR患者的鼻痒、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并对眼部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治疗各种类型AR的过程中,在有条件使用第2代H1抗组胺药的情况下,出于安全和临床疗效考虑,不推荐使用第1代H1抗组胺药;而在有条件使用第2代新型H1抗组胺药的情况下,出于临床疗效考虑,更推荐使用第2代新型H1抗组胺药。

参考文献:

李华斌,王向东,王洪田.等.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广州共识(精要版).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menmeirongyuan.com/mzlmjdy/55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