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是对池塘的有毒物质进行降解的过程,一般针对的是池塘当中有毒有害物质,比如:藻毒素、药物残留、重金属、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
解毒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池塘环境,让鱼虾更好的生存。当然,当水体恶化或者底质败坏十分严重之时,单靠解毒所取得效果是有限的,必须配合其他措施,比如使用底改产品,改善底部环境等工作。
水产养殖中有毒物质的来源
1.养殖水环境中的藻毒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余氯:常见的藻毒素包括生理活动中分泌及死亡分解产生的微囊藻毒素等,如蓝藻毒素,甲藻毒素,裸甲藻毒素等。
2.刺激性药物的使用:如重金属杀虫剂、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以及其他一些成分不明,以非药品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的杀虫药等。
3.饲料中的毒素,主要有霉菌毒素,氧化油脂等:由于劣质的原料和贮存方法不当等原因,往往造成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以及油脂的氧化。
毒素对养殖品种的危害
1.比如用含氯消毒剂以后池塘的余氯会对鱼苗的生长造成很大的毒性。
2.有些池塘中的重金属,如:铜离子、锌离子对养殖品种的血红蛋白有很大毒性,氨氮直接腐蚀养殖鱼的鳃部,亚硝酸会造成养殖品种生理性缺氧。
3.硫化氢是养殖过程中的剧毒物质,这些毒素如果不去除,会对整个养殖系统造成极大伤害,因此必须要解毒。
有机酸解毒原理
解毒
常规使用的有机酸如果酸、柠檬酸、黄腐酸,能与水体超标的锰、铜、铬等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金属配位体复合物,可与进入鱼体内的金属离子螯合,使其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结合形态,缓解重金属的毒害效应。酸化剂具有较活泼的化学性质,能与常规消毒剂及其分解产物起化学反应,具有降解水体残留消毒剂作用。
调整pH
酸化剂可弥补鱼体自身胃酸分泌之不足,使水产动物的胃内pH下降,从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
对于调整水体pH值,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①利用自身酸性,酸碱中和;
②补充碳源,提高水体pH缓冲力;
③促进藻类繁殖。
抑制病原菌
酸化剂在替代抗生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提高消化酶活性、调控微生物菌群平衡及杀菌抑菌作用等。试验表明酸化剂对常见水产动物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与益生菌、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合理配伍,表现出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诱食
某些酸化剂具有令人愉快的酸味,口感爽快,可直接刺激口腔的味蕾细胞,使唾液分泌增多,促进食欲,从而提高水产动物的摄饵量。
抗应激
酸化剂可以很好地缓解鱼类呼吸性碱中毒。柠檬酸形成能量的途径比葡萄糖还短,在应激状态下可用于ATP的紧急合成,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强抗应激能力。
平衡藻相、改善水色
某些酸化剂是分子较小的溶解性有机氮源,可作为唯一碳源被绿藻、硅藻等有益藻直接利用,同时促进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从而加快了藻类的生长繁殖,保持水体中藻相的良性平衡。
解毒安属于有机酸,调节pH。主要成分是小分子有机酸、解毒剂、缓冲剂、营养物质等。
作用:
1.解毒:用于消毒剂、重金属、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季铵盐、抗生素、藻毒素以及青苔药等使用后毒素的降解和解除。
2.调水:能消除或降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调节pH值,保持水体藻相平衡,促进藻类正常繁殖,改善池底老化,发热等;
3.抗应激:缓解环境突变或放苗等造成对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
温馨提示:水产人要根据自己池塘的实际情况分析数据,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最好找老师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
全国技术支持
卢雅婷:
冯芳铭:
刘泽:
逯登玉:
逯红月:
王煜:
邢海龙:
郝建军:
范秀娟:
“藻润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