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红柿灰霉病防治技术
灰霉病是栽培西红柿常见的一种病,难以防治,对产量的损失达到20%—30%之间,严重的能够造成绝产绝收。
发病规律:
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在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和茎。
症状表现:
(1)幼苗:幼苗发病时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浸状腐烂,之后干枯,表面产生灰霉,严重时可扩展到幼茎,使幼茎产生灰黑色病斑,腐烂折断;(2)花萼:花萼发病变为暗褐色,随后干枯;(3)叶部: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病斑呈V字形,向内发展,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边缘不规则,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4)茎部:茎发病后初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高湿时长出灰色霉层,上部植株枯死;(5)果实: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果皮变成灰白色、水浸状、软腐,病部长出灰绿色绒毛状霉层,后期病部产生黑褐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办法:
1、与非寄主植物轮作,采用与豆类作物轮作,提倡高畦栽培,苗期不可与生菜等寄主蔬菜间套。2、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忌偏施氮肥,培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3、通风换气,控制棚室内的温、湿度。
二、辣椒灰霉病症状:
幼苗、叶、茎、枝、花器均可染灰霉病。叶片出现半圆形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病部腐烂,有的长出灰色霉状物,上部叶片腐烂,植株叶缘出现水浸状病斑,形成椭圆形,浅黄色轮纹斑,密生灰色霉层。茎杆和叶柄染病,产生灰白色霉状物,病枝向下蔓延至分权处。果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状灰色霉层。
防治方法:
方案一:乙霉威+嘧菌酯-倍喷雾,防效在70%以上;
方案二:嘧菌酯+嘧霉胺-倍喷雾,治疗效果能达到80%以上;
方案三:灰霉(三合一)+巨力星稀释-倍液,均匀喷雾,防治灰霉病的效果可以达到90%以上,对抗性灰霉病效果突出,不伤果,不伤花,高效安全。
三、黄瓜灰霉病解决方案
黄瓜灰霉病是黄瓜保护地栽培常年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发生呈逐年趋重。由于果实常常受到侵染而引起腐烂,因而菜农常常称之为“烂果病”或“霉烂病”。
危害症状:
黄瓜灰霉病多从开败的雌花开始侵入,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病部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
防治要点:
①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棚面清洁,增强光照,避免在阴雨天浇水,防止大水漫灌,最好选在晴天上午浇水。②大棚及时放风,降低空气湿度。③清除病残体: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装在塑料袋内,带出棚室外集中销毁,防止病菌再次侵染。
四、草莓灰霉最佳防治方法
症状描述
主要为害花、叶和果实,也侵害叶片和叶柄。发病多从花期开始,病菌最初从将开败的花或较衰弱的部位侵染,使花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色霉层。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花瓣或靠近接触地面的部位开始,也可从早期与病残组织接触的部位侵入,初呈水渍状灰褐色坏死,随后颜色变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叶柄发病,呈浅褐色坏死、干缩,其上产生稀疏灰霉。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随病残体或菌核在土壤内越冬。通过气流、浇水或农事活动传播。温度0~35℃,相对湿度80%以上均可发病,以温度0~25℃、湿度90%以上,或植株表面有积水适宜发病。空气湿度高,或浇水后逢雨天或地势低洼积水等,特别有利此病的发生与发展。另据调查,平畦种植或卧栽盖膜种植病害严重;高垄、地膜栽培病害轻。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
移栽或育苗整地前,对棚膜、土壤及墙壁等表面喷雾,进行消毒灭菌。
(2)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节水栽培
开花前期、开花坐果期和浇水前喷药防治,配合喷施膨果之星提高草莓循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重点保花保果,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浇水后加大放风量。
(3)发病处理方法
一旦发病,应及时小心地将病叶、病花、病果等摘除,放塑料袋内带棚、室外妥善处理。发病后应适当提高管理温度。
(4)药剂防治
常规使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倍液均匀喷雾,防效达60%;50%乙霉威多菌灵-倍液防效在75%左右;龙灯生物灰霉(三合一)+巨力星兑30g水15-18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灰霉病90%以上。
如需更多植保技术详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