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一词,指的是足癣,一种最最常见的皮肤浅表真菌感染。关于脚气,有太多的疑惑和误解,今日我重发此文,单刀直入地解释一遍。
怎么治
引起足癣的主要病原体是一种叫红色毛癣菌的真菌。对付足癣,无非就是药膏一抹。这些药膏通常都是非处方药,人们常可以从广告里得知,然后自行到药店购买,整个过程并不会询问医生。最多在反复发作的时候,问一下药店里的销售员:有什么药更好?
其实这句提问完全没有抓住重点。红色毛癣菌其实至今都并未出现明显的耐药性,除了制霉菌素不对症外,大部分市售的抗真菌药对足癣都很管用,经过4周的连续用药后基本都会痊愈,脚趾缝里由于透气性差,药物不会被刮擦、洗掉,也无处挥发,可能涂一周就好了。
一些长效和短效复配的药膏效果会更明显。
但足癣还是反复发生,挥之不去,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躲在你的袜子上、鞋子上、指甲锉上、擦脚的毛巾上,甚至陶瓷浴缸这样光滑的表面上,如果你与他人共享这些器物,它就得到了开枝散叶的机会。
为何复发
红色毛癣菌是一个非常低调的真菌,它侵袭性不高,也不太爱往皮肤深处走,通常就待在表皮最外的角质层,反正它最爱吃的就是角蛋白,待在死皮里最合适啦。而人体内的免疫因子随血管流动,就好像有固定路线的巡逻士兵,角质层是死细胞堆积而成的,没有血管穿插在其中,巡逻的士兵不走这块,总发现不了它,也就没有主动组织兵力去清除它。
不仅如此,红色毛癣菌还很坚忍。虽说真菌一般都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红色毛癣菌也不例外,所以,夏天,出汗多的脚趾缝,最适合它们生长。可是,即便在寒冷干燥的秋冬季,红色毛癣菌也能熬过去,大不了退缩成一个孢子,不出芽,不动不吃不消耗,但是也不死,直到再次掉入适合生长的环境时,再重新生长发育。
曾经有学者追踪过掉到不适宜环境中的红色毛癣菌,结果发现,它们离开了口粮丰富的人类表皮后,就开始转入静止状态,凭着这股忍辱负重的气质,硬是存活了18个月。而对于大部分慢性足癣患者来说,12个月内必然会再接触一次去年穿过的袜子,所以,怎么可能不复发呢?
但红色毛癣菌还是太弱了,一支药膏就能把皮肤上的癣菌都杀死。每次往脚丫上抹药膏的时候,想到它们的种种小心思,想到万般算计最后药膏一抹也是一场空,真觉得它们有点螳臂当车的悲壮呢。
斩草要除根,皮肤上抹好了,生活用具也要同步消毒。橡胶拖鞋和浴缸可以定期用消毒液擦洗一下。球鞋、袜子也可以用衣物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再洗,晴天多拿出去晒晒太阳,也是一个有效防止复发的办法。皮鞋娇贵,这么泡呀晒呀的就不能要了,得用药粉撒鞋袜,很多药厂都会生产这样的粉剂,里面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一样的抗真菌药物。
这么麻烦,有些人就想放弃了。区区一点点脚气,不治又会如何?
不治会怎样
足癣不及时治疗,可能蔓延到趾甲上,形成甲癣,也就是俗称的「灰指甲」。超过一半的甲癣都是由于手足癣长期不治蔓延而来。如果灰指甲也不治,趾甲被癣菌啃得分崩离析,就可能出现一些相关的并发症,比如甲沟炎。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过甲沟炎都能视而不见的勇者。
此外,足癣虽不甚凶险,但有可能成为其他暴徒的帮凶。由于足癣会引起脱皮,伴随的瘙痒又常常诱惑人们要寻个无人之处抱起脚来抠一抠,有时就会造成比较深的皮肤裂口,一些比较厉害的细菌,像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等,就可能趁虚而入,引起皮下结缔组织或是淋巴管网的炎症,也就是医生说的「蜂窝织炎」和「丹毒」,整个脚就会迅速变得又红又肿又痛。医院去开抗生素才能控制下来了。
总之,病在自己身上,逃也逃不掉呀。
关于足癣,还有一个多年的误解与我相关
那就是很多到门诊看脚气的病人夸我态度好,因为我总是让他们脱了鞋把脚翘起来让我看,而且看得很仔细。众所周知,脚气是有股气味的,病人自己也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我从来不以为意。众口铄金,整个门诊都流传着我态度很好的传说。
但其实,只是因为我有很严重的鼻炎,所以根本什么也闻不到。
你看,我就说了,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误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