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血尿酸增高及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组织处沉积而引起的综合征。
一.痛风病因。
1.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产物尿酸过剩,高于正常值。
2.尿酸氧化酶缺乏,导致体内尿酸不能被氧化而增多过剩。
3.肾功能不全,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体内尿酸增多过剩。
抗痛风药是一组通过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和分解,减低血尿酸和尿尿酸水平或者抑制粒细胞浸润而控制关节炎症、对抗痛风发作的药物。
二.抗痛风药的分类。
1.选择性抗痛风性关节炎药(抑制粒细胞浸润)----秋水仙碱
2.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
3.促进尿酸排泄药----丙磺舒、苯溴马隆
4.促进尿酸分解药----拉布立酶、聚乙二醇尿酸酶
三.抗痛风药的安全合理选择
治疗痛风,首选非药物治疗,包括禁酒、控制饮食(限制嘌呤摄入,应为<~mg/d)、碱化尿液、生活调节(多吃草莓、香蕉、橙子),极为重要。如果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可以避免抑酸药和排酸药的不良反应。
1.急性发作期。
发病症状:剧烈疼痛、炎症、白细胞趋化或坏死、关节或肢体功能受限。
治疗目的:控制关节炎症发作、抑制白细胞浸润、抑制白细胞趋化或者减少细胞坏死、缓解疼痛。
常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禁用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秋水仙碱。如上述两类药疗效差,可以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关节腔内注射或者口服)。
2.痛风缓解期。
病情症状:仅有高尿酸血症。无疼痛感、无粒细胞浸润和炎症。
治疗目的:缓解期尽快排酸和抑制尿酸合成。在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开始抑酸药治疗,以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急性痛风发作,减少尿酸结石所致的的关节骨破坏、肾结石形成。
常用药物:别嘌醇。
3.痛风慢性期。
病情症状:血尿酸和尿尿酸持续升高,关节损伤,伴骨质破坏、肾损伤、痛风关节炎。
治疗目的:慢性期应该长期(乃至终身)抑制尿酸合成,并用促进尿酸排泄药,促使尿酸通过肾脏排泄。
常用药物:丙磺舒、苯溴马隆。
医院肾内科王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