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帝斯曼谈禽畜饲料禁抗短期内兽用抗

“目前限制饲料抗生素在社会层面已经是很现实、很迫切的话题,但对企业则已是一个长期的话题了。”帝斯曼动物营养与保健部中国区副总裁王强,近日在上海总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是说。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简称“帝斯曼”)是一家以目标为导向的全球科学公司,为包括人类营养、动物营养、个人护理、绿色产品与应用以及新型移动性与连接性领域提供创新业务解决方案。帝斯曼于年就开始了对华贸易,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建立了首个销售代表处和首个生产场地。帝斯曼中国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位于上海,公司在中国拥有包括26个生产场地在内的40个分支机构。澎湃新闻记者获悉,帝斯曼动物营养与保健方面的一大核心业务就是通过开发不同的营养产品,降低畜牧生产中对抗生素的依赖度。抗生素作为禽畜的生长促进剂,拥有单一饲料添加剂无可比拟的优势:抑菌、促生长、价格适宜。然而,饲料端对抗生素的滥用也引发了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在限制抗生素方面,欧洲是全球领先的行动者,于年就明确禁止了将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用于饲料添加剂,此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着手突破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年3月1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征求意见稿)》,中国的“饲料禁抗”正式提上日程。禽畜抗生素使用:在饲料端用作生长促进剂“全球生产的抗生素,几乎一半是中国用了。中国用的抗生素再是人用一半,动物用一半,动物用的那一半还有很多转移到食物链当中去,最终还是人在承受。”王强表示。年6月,科学家首次公布了中国抗生素使用量与排放量清单,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年中国抗生素总使用量为16.2万吨,使用量约是英国的倍。在这16.2万吨抗生素中,有52%为兽用。另外约7.8万吨为人类使用,人均使用量超出欧美国家5倍以上。抗生素的使用使得一些细菌逐渐演化出抗药性。年2月《自然》杂志旗下期刊《自然-微生物学》中刊载了一篇论文,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对中国的养殖场、屠宰场和超市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在中国家禽生产流程中普遍存在能让细菌对碳青霉烯和粘菌素产生耐药性的基因。碳青霉烯类物质是牲畜链霉菌(Streptomycescattleya)分泌的硫霉素,这类药物被用来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也是目前对抗多重耐药菌的手段之一。而粘菌素是在年从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中提取的抗生素。据了解,动物使用的抗生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作为饲料的添加剂,一部分则在养殖端使用。抗生素在这两个部分中起到的作用有重大差异。王强介绍,理论上抗生素是一种药,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治疗。所以,当它用在养殖阶段,是作为一种有效控制疾病的方式在使用,恢复动物整体的身体机能和生长水平。为什么在饲料端作为添加剂使用就会产生问题呢?王强告诉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menmeirongyuan.com/mnrmjcsmy/111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