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身体中的细菌也分好坏
过去一提到细菌,人们的第一反应大都是负面的。因为早年的科普宣传喜欢把细菌称为“病菌”,暗示它们会带来疾病。
但现在人们已经不这么看了,因为在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细菌有好坏之分。
例如,好的肠道菌群不仅可以帮助宿主消化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还能分解食物中的有害物质,甚至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把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排挤”出去,不给这些坏细菌生存空间。
我们从娘胎里就自带“好细菌”
婴儿在母亲子宫内时全身都是无菌的,但一出生便会迅速被环境中的细菌“攻占”。
如果是自然生产,那么最先“占领”婴儿消化道的几乎都是来自母亲产道的菌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好细菌。
但如果是剖宫产的话,那就要看这个孩子的造化了。因为无论是被单床铺还是医疗器械,以及医生护士的手和胳膊,肯定都带有很多细菌。只要和婴儿发生接触,这些细菌一定会迅速“占领”婴儿的整个身体,因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几乎是不存在的。
换句话说,如果可能的话,孕妇应尽量选择自然生产,并通过这个方式把自己的肠道菌群传给子女。如果必须选择剖宫产的话,则应该想办法让刚出生的婴儿迅速接触母亲的肠道菌群,不给环境中的坏细菌以可乘之机。
另外,母乳中也含有大量来自母亲的肠道菌群,所以母乳喂养也比奶粉更健康,尤其是婴儿刚出生的头几个星期,最好采用母乳喂养。
小心抗生素攻击“好细菌”
因此,我们如果想和好的肠道菌群共同成长,保护身体里的“好细菌”,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年)》也提到,要提高城乡居民对微生物耐药问题的知晓率。
抗生素作为抗微生物药物的一大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需使用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大众健康》特约作者袁越、河南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常怡勇
策划:吴卫红
编辑:栾兆琳李诗尧于梦非
校对:段梦兰
审核:杨真宇闫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