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文明古埃及

银川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225/4316566.html

世界文明古国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说到埃及,首先跃入脑海的是金字塔、人面狮身像、法老、木乃伊。古埃及独特而优美的艺术,复杂的宗教,显赫的王朝,都在吸引着我们。世界地理上,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在她的中心地带,由北向南贯穿整个埃及。古埃及国力强盛时达到当今的埃及领土。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

古埃及存在的时间范围有三种说法,主要是外族入侵引起的划分上的混乱。一是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被阿拉伯帝国伊斯兰化止;二是公元前年,埃及并入马其顿帝国止;三是公元前30年,埃及被罗马征服止。一般比较公认的是第二种分法。

埃及由于历史太悠久,所以经历过很多的朝代。依据埃及历史学家通用划分法,埃及王国先后历经10个时期,33个王朝。(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晚王国、托勒密时期。)

埃及地图

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从地理上看,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陆地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

在古埃及自己的神化传说中,有一位贤能的国王奥塞里斯,他教会人们种植庄稼、酿酒,深受人们爱戴。奥塞里斯因受他的弟弟塞特嫉妒而惨遭其杀害,尸体还被切成13块投入到尼罗河。他的妻子伊西斯与她的姐妹奈芙蒂斯找回了这些碎片,并把它们拼在一起,痛哭不已。伊西斯的真情感动了神,所以赐给她一个儿子荷鲁斯。荷鲁斯长大后为父复仇,杀死了叔叔赛特,成为新的国王;而死去的奥赛里斯被制成了木乃伊,他又复活了,成了冥世之王,他的儿子成为人世之王。在古埃及人的观念中,国王活着时是荷鲁斯,死后就是奥赛里斯,继位的国王成为新的荷鲁斯。王权就这样不断轮回,成为神设定的人间秩序。神属于天界,人属于地界,死者属于冥界。国王同时属于这三个世界。国王是神在人间的代理,有神性,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是由于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这个国王死了,终究还会有新的国王出现,从而恢复神设定的秩序。这个王权观念贯穿古埃及的历史。因此,埃及国王是人神的混合体,他们有着神的血液,通过家庭中女性一脉而遗传。所以国王的继任者,必须是国王正妻的长子。这和中国有相似之处,但又根本不同。我们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宗法制度的观念,和神无关。

奥塞里斯和伊西斯、奈芙蒂斯两姐妹。

奥赛里斯和伊西斯与赛特

在前王朝(新石器时代),古埃及就出现了很多城邦,石器时代的后期出现了王权;早王朝(第1-2王朝)时有两个比较大的王朝,一是在尼罗河流域,一是在尼罗河三角洲。大约公元前年左右,上下埃及得以统一。是谁统一的埃及,学术界有争议,直到考古挖掘两件文物,蝎王权标头和纳尔迈调色板才有了答案。

蝎王权标头,年在耶拉孔波利斯考古发掘。

纳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盾形石板,出土于埃及的赫拉康波里斯。正反两面雕刻着纪念国王纳尔迈统治的画面。左图的纳尔迈戴的是代表上埃及的白冠,右图戴的则是代表下埃及的红冠。红白两冠戴于一身,这在埃及历史上一直都是表示全国统一的标志。而且有时两冠合一,被称为红白王冠。因此,调色板被认为是纳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实证。

调色板的正面,纳尔迈头戴红冠,和他的随从一起巡视战场。在他们的前面,横躺着十具已被斩首的敌人的尸体。最下部分,象征着国王的公牛攻破了设防的城市,正在践踏着企图逃窜的敌人。

调色板反面,纳尔迈头戴白冠,左手高举权标,右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在国王的脚下,还有两名敌人正在狼狈逃窜。

荷鲁斯神殿的壁画。上下埃及的两位女神为中间的国王戴上象征埃及统一的红白王冠。上埃及的守护神是Nekhbet女神,化身是秃鹰,下埃及的守护神是wadjet女神,化身眼镜蛇。上下埃及统一后,即位的国王会配戴象征结合上下埃及的红白王冠,王冠上会有秃鹭及眼镜蛇之图腾装饰。

第3-8王朝为古王国时期。这时候的埃及完成和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专制王权十分发达。著名的金字塔就是这个时期建造的。第3王朝的国王左赛尔战胜了西奈半岛上的游牧民族,并征服了努比亚的一部分,他还在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南修建工事。据记载,在左赛尔统治时期,曾出现过尼罗河泛滥不足的现象,埃及农业欠收,并最终导致了饥馑的发生。刻写在埃及南部靠近尼罗河第一瀑布附近的塞黑勒岛的石碑上的文字,记录了这件大事。

我十分悲伤地告诉世人,埃及正陷入极度的苦难之中。尼罗河已经七年没有泛滥了。我们的粮仓空空如也,人们没有足够的食物来填饱肚皮,国库困顿,人民被饥饿所困……人们都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面临这种严峻的考验,左赛尔心急如焚。他的维西尔(古埃及官职名,相当于中国的宰相。)伊蒙霍特普贤明而智慧,他下令修建了胡奴姆神庙,结果饥馑竟奇迹般地结束了。伊蒙霍特普同时也是一位祭司,设计祭祀用的礼仪;他也是医生,精通制作木乃伊;他为左赛尔国王建筑了古埃及第一座金字塔。可以说,他是埃及天文学、医学、建筑学的奠基人。他出身平民,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官,因他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智慧而被左赛尔重用,为他所处的时代创造了许多奇迹,他死后被尊为埃及的医药之神。

伊蒙霍特普为国王左赛尔建造的梯型金字塔是人类建造的第一座完全用石头构成的建筑物。金字塔的六步台阶暗示阳光照耀在墓上,聚合国王的灵魂,并于神圣的太阳融为一体。他开创了埃及人通往金字塔的道路,是建筑方面一位了不起的天才。金字塔是怎么建造的,现代人提出很多设想理论,但都没有弄明白。对于金字塔的用途,埃及历史学家认为和两种因素有关。一是基于古埃及人对太阳神的信仰,二是作为国王的墓地。因为在中王国时期,国王的墓陵采用岩洞陵寝的形式(注:帝王谷即是法老陵墓群),金字塔就此不再有建造。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一个有关佛家打坐的资料,有一个人按照金字塔的比例做“金字塔帽子”,人戴上这个帽子打坐,容易得禅定。如果这则资料属实的话,对古埃及人的智慧更需要刮目相看了。

第4王朝是古埃及王权最为鼎盛的黄金时期。在吉萨地区的金字塔群,有三个最著名——胡夫、哈夫拉、门卡拉。胡夫是首个在吉萨地区修建金字塔的埃及国王,胡夫金字塔也是全埃及最大的。他们是这个王朝的第二、第三、第五代国王,和第一代国王斯尼夫鲁同属一个家族。在埃及的历史中,埃及人将斯尼夫鲁视为一位仁慈的统治者;而胡夫和哈夫拉是暴君;门卡拉则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国王。

吉萨金字塔群,位于今天开罗近郊,尼罗河西岸。古埃及所有的金字塔都在尼罗河西岸,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魂归西方,就像太阳从西边落下一样。

公元前年,古王国走到了尽头。据历史学家们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多种,尼罗河水位下降带来的自然灾害,地方贵族势力的发展造成民众的离心,对外贸易的中断,生产技术的落后,战争引发的分裂和混乱。

中王国时期(约为公元前—前年,包括第11和第12王朝,首都底比斯,崇拜阿蒙神。)以地方贵族身份登上王位的中王国的埃及国王,始终面临着强大的地方贵族势力的威胁,他们必须积极的态度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第12王朝时期的阿蒙涅姆赫特一世首创父子同治的制度。父亲管理政治,儿子管理军队,万一发生不侧,握有军权的儿子可以迅速地作出反应,夺回政权。他好像真有先见之明,他死于谋杀。在后世人创作的《阿蒙涅姆赫特一世对他儿子塞索斯特里斯一世的教谕》中,他说到:

那些穿着我给的华美衣服的人却心怀不轨,用着我赐予的没药的人暗怀不尊。小心那些身份低下的臣子。不要信任一个兄弟,不要认识一个朋友,不要结交知己,因为那是没有用的。当你趟下来时,要自己多加小心,因为人在危险的日子里是没有追随者的。

这就是一个人人都可能羡慕的古埃及法老的声音。没有法老拥有尊贵的地位而喜悦,只有无尽的沧桑和悲凉。

没药,古埃及治病药材。

塞索斯特里斯三世的头像。这个时代的风格不同于古王国。中王国时期的国王像打破了那种完美、刻板、威严的模式。塞索斯特里斯三世深陷的双眼,削瘦的面孔,忧愁的面容。表现出一个年迈的、忧虑的国王内心沉重的负担。

来自西亚的喜克索斯人的入侵,给中王国致命一击,中王国在内忧外侵下结束了。大约一百年后,来自埃及南部的底比斯的17王朝的统治者将喜克索斯人驱逐出埃及,埃及又得到统一。这一时期,古埃及踏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因此,新王国也称帝国时期。

新王国向东北扩张到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向南扩张到了努比亚。这个时期理想的君主就是战场上的英雄,外交事务的智者。18王朝的图特摩斯家族和19王朝的拉美西斯家族的许多国王都是战功赫赫。从新王国始,法老们以军事英雄的形象出现,个人才能和战功都被戏剧化地夸张。

第18王朝第8位法老图特摩斯四世立的记梦碑。记梦碑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图特摩斯四世还是王子的时候,有一次去打猎,累了,便在被黄沙埋至脖子的狮身人面像头下休息。很快他就睡着了,并做了一个梦。梦中,狮身人面像跟他说,如果他能清除自己身上的黄沙并进行修复,他保佑他成为下一任国王。于是,他就照着做了,真的成了国王。在完成了对狮身人面像的修复工作后,他将一个有雕刻的石板(记梦碑)树立在了狮身人面像的双爪之间。

图特摩斯四世是阿蒙霍特普二世的儿子,但他并不是父亲所选定的王权继承者。一些学者认为图特摩斯驱逐了他的兄长以篡夺王位,并用记梦碑来证明他这出乎意料的王权的合法性,是图特摩斯四世宣传活动的一部分。记梦碑所述故事是否属实,我们存疑,因为没有更多的历史资料来作判断。

图特摩斯四世是一位军旅出身的法老,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得到了“叙利亚的征服者”的头衔,参加过对努比亚地区的作战,平定过利比亚的叛乱。当西亚地区的赫梯帝国崛起的时候,图特摩斯四世与米底公主结婚,建立了同盟关系,以抵御赫梯的扩张,同时也帮助米底防御亚述帝国的威胁。这种和平在其孙子那辈中还维持了几十年时间。

第18-19王朝期间,埃及与赫梯之间也进行了断断续续一个世纪的争霸战争。赫梯位于今天的土耳其,两国之间恩怨纠葛已久,直到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法老之一,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最终解决了争端。期间有激烈的战争,也有复杂的外交策略,这个过程历时16年。公元前年的卡叠什之战是规模最大的。公元前年,两国缔结和平条约,规定两国永久友好,互不侵犯,攻守同盟,等等。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平等的和平条约。

拉美西斯二世狩猎图

阿吞神的形象是太阳光轮。

古埃及帝国时期,社会结构也发生变化,祭司阶层和军人阶层力量不断增加,与王权的矛盾最终演化成冲突。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即是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他的改革归纳一下就体现两点:一是禁止崇拜阿吞以外的神;二是建立一种崭新的简化的崇拜仪式,废除旧宗教的一切繁文缛节。古埃及人一直把太阳称为神,大概是因为古埃及每天都沐浴在阳光之中。古埃及一年天,只有一两天有下雨,其余时间都是太阳光高照。人类的历史文化从来都是和居住的环境息息相关的。因此,古埃及是人对太阳的崇拜就显而易见了。虽都是太阳神,但在古埃及的不同时期,分别信仰不同的太阳神。凯布利是早晨的太阳神;拉是正午的太阳神;阿图姆是黄昏的太阳神;阿蒙,原本是底比斯的主神,当底比斯成为全埃及的都城后,他便成为新的太阳神,后来和拉融合为阿蒙拉;阿吞即是埃赫那吞改革时期的太阳神。

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时改名埃赫那吞)登上了埃及法老的王位。为了削弱阿蒙祭司的势力,他依靠对阿蒙祭司不满的中小奴隶主贵族,采用宗教改革的形式与阿蒙祭司进行斗争。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改革。起初他想利用太阳神拉来对抗阿蒙神,在底比斯建造了拉的神庙,并宣布自己是拉神的最高祭司。他的做法遭到了阿蒙祭司的强烈反对。于是,他索性创立了一个崇拜“阿吞”的一神教。又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埃赫那吞”,意思是“阿吞的光辉”。为了彻底同阿蒙祭司集团决裂,他把国家的首都从底比斯迁到了其北面公里的赫尔莫普利斯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埃尔?阿马尔奈。在那里,他建造了一座新的都城,取名为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世界”。埃赫那吞在那里兴建了王宫、官邸、阿吞神庙等,还下令在国家的其他地区也要建立阿吞神庙。又命人写了《阿吞颂歌》。

“黎明时,您从天边升起。您,阿吞神!在白天照耀着,您赶跑了黑暗,放出光芒,上下埃及每天都在欢乐。人们苏醒了,站起来了。这是您,使他们站起来的。他们洗了身子,穿了衣服,高举双臂来欢迎您。在世界各地,人们劳动了。野兽吃饱了,树木花草盛开了,鸟从巢里飞了出来,展开了翅翼赞仰您!”——《阿吞颂歌》

这一时期,由于挣脱了传统宗教的控制,文化领域上出现一种崭新的阿玛尔纳风格。建筑上力求简化神庙结构,人们在露天也能感受到阿吞的光芒。绘画和雕刻艺术方面,一是描绘家庭生活的主题,二是自然主义表现手法。这个时期的人物形象,长脸、宽额、厚唇、窄肩、大腹。使人和神的形象彻底分离。

埃赫那吞法老一家。在阿吞神的照耀下,一家其乐融融。国王和王后相对而坐,两人的怀里都抱着孩子。国王手托着孩子,并亲了她一下,和她在嬉戏;妈妈怀里的孩子手指着父亲,脸却转向妈妈,似乎在和妈妈说,妈妈,妈妈,您看,爸爸他……似乎处在任何文化背景下,结果都是表达一家乐融融的状态。

祭拜阿吞神法老埃赫那吞,王后涅弗尔提提和两个女儿。

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最终失败,他的后继者们很快就恢复了旧传统,阿蒙神卷土重来,神权和王权矛盾持续存在。在新王国的后期,以底比斯为中心的阿蒙神祭司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与法老王朝分庭抗礼。再加上利比亚和海上民族的入侵,埃及失去了帝国的气数。

新王国的灭亡,历史专家们分析大概有两大点:一是生产技术的落后;二是金矿开采殆尽。19王朝时,赫梯帝国衰落,他一直把持的冶铁技术传播开来,但埃及地域的封闭性,很晚才接受到冶铁技术。其二,埃及的金矿在新王国后期已经开采殆尽,法老们没了黄金外交,最终失去了统治近东地区的霸权。古埃及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周围都是贫穷的民族,富裕总会惹来嫉妒,当你在强大时,他们在等待机会;等你衰落时,他们就进攻侵略你(近代中国也遭遇了同样的劫难)。因此,埃及历史上遭到了许多民族的入侵。公元前年,被马其顿帝国吞并,成了他的一部分。古埃及结束了。但古埃及人创造的文明一直到现在还吸引了全球人类去研究她、欣赏她,并惊叹他们的智慧。

古埃及的遗留的艺术,表现突出的是建筑、浮雕、壁画。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金字塔建筑为主。雕刻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线刻,壁画,文字。线刻就是在石头上刻画人物或动物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平面造型,界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壁画是古埃及最主要的绘画形式。而文字的绘画样式,最初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件实物,每一个符号就是一幅独立的绘画。后来,象形文字虽然逐渐发展为会意,但始终保持着象形的符号,他们把人和鸟、狮子等动物与各种植物的形象一个个真实而生动地画出来,配在画面或浮雕的背景上,起着类似中国画中的"题跋"作用,同时对画面也起着装饰作用。

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雕像。头戴方巾,前额雕刻着圣蛇,两眼直视前方。由于岁月久远和风沙侵袭、战争的破坏,它已鼻崩目残。

拉荷切普王子与妻子坐像。完全保留了原有的着色,黑檀木做的眼珠,目光有神而逼真,线条柔和舒展。拉荷切普体格强健,机智而多疑。他的妻子脸颊丰满、形体优美,女性的魅力表现得既含蓄又充分。

孟卡拉王和王后。这一时期的帝王雕像代表作。雕像具有体态健壮、面容俊美刚劲的特点。

?国王哈夫拉

群雁图古王国最早的壁画。色彩完好如新,技巧也相当成熟,线描写实能力达到惊人程度。

老村长像表现了王子卡柏尔受柱杖而立的形象。这位具有农民气质的、稍稍发福的中年男人,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和身体结构的刻画都显示出惊人的写实,真实而生动。

中王国时期:表现在建筑、墓室壁画为主。此时的建筑属于石窟陵墓、梯形享殿、方尖碑。此时的古埃及建筑不再有古王国时期那样规模宏大的金字塔。王国首都从沙漠边沿的孟菲斯迁到悬崖、峡谷附近的底比斯,这里环境不适合建造金字塔。因此,陵墓变成了石窟形式,外部是依山而建的梯形享殿。

《饲养羚羊》的壁画片段。中王国时期墓室壁画中的著名作品。羚羊在当时是王子的象征标记,在宫廷中特别受尊敬。画上的人与兽之间洋溢着一股亲昵之情。其主体部分是两个仆人在饲养羚羊,旁边还有一个人在抚摸大雁。

古埃及木雕刻,12王朝阿蒙涅姆一世时期,宫廷大主管梅凯特是一位三朝元老,侍奉了三代帝王,他所生活的年代,中国刚进入夏朝。他的墓室遭受多次洗劫,财宝都被盗空,墓中彩色壁画也被尽毁,墓中一处隐蔽的房间于年被发现,25件精致的木雕尘封四千年后重见天日。此图是同时期的作品。

新王国时期:建筑、雕刻、壁画。埃赫纳吞时期呈现出阿玛尔纳风格,他死后又恢复如旧。在建筑方面,神殿、享殿、方尖碑式样。而雕刻出现了真人大小和巨型雕像两种。此时期的壁画则非常繁荣。主要表现墓主人奢侈的生活,奴隶仆人们从事劳动的场面。

从中王国开始,庙宇享殿入口处两侧出现了方尖碑。方尖碑是太阳光芒的象征,主体是正方形,顶端为尖锥形,造型像一把朝天的宝剑矗立在建筑群中,直刺苍穹,上面刻有国王的名讳、封号。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享殿。享殿沿代尔·埃里·巴哈利山脚地势高低分布成三层建筑,各层前面有柱廊,中间有斜向通道连接各层。垂直的山崖与白石构成的柱廊相互映衬,形成统一的整体。

柱廓的每一根方柱前都有与方柱一样高大的女王全身立像。立像双手交叉于胸前,一手握着生命之匙,一手握着象征着权力的权杖,这是法老特有的姿势。

卢克索神庙超过0年历史。神庙前本来有两座并立的方尖碑,但在19世纪,其中一座被埃及总督赠送给法国皇帝,原址上只留下了一个基座。

埃赫纳吞国王表现的是阿玛尔纳风格,真实的表现了这位法老的外貌:长脸、大头、细脖、细腰、大肚子。

涅弗尔提提王后像。埃赫纳吞的王后。这是一尊着色石灰岩头像,容貌清秀,颈部细长的曲线十分柔和优美,突出了女性的恬静和高雅。

拉美西斯二世小时像。他的后座是一只鹰。

三个女乐师艺术家透过轻盈透明的衣裳把三个妙龄女郎的躯体画得若隐若现,娇憨动人的姿态、华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达到了极为和谐的境界。

古埃及乐器—竖琴

古埃及乐器—竖琴

古埃及竖琴演奏

古埃及各类乐器演奏

古埃及各类乐器演奏

古埃及音乐可追溯到公元前年,从埃及古遗迹出现的古乐器,显示埃及的古乐史迹,仅次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的音乐接近5千年的历史;当时的埃及音乐以祭典仪式及宫廷音乐为主。埃及的传统音乐,历经波斯、阿拉伯、希腊、罗马、奥斯曼帝国、法国拿破仑和近代的大英帝国的统治,以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宗教变迁的影响,埃及的传统音乐和古埃及的音乐,两者的关系已不可考。现存埃及的传统音乐,无论在风格、理论,都是阿拉伯伊斯兰音乐的一支。阿拉伯古典音乐木卡姆,是埃及音乐的的灵魂,比较常用的有20多种,在舞曲中有隆加(Longa)及布尔卡(Burka),还有埃及的苏非、肚皮舞,等等。埃及的唱腔如亚莱尔(Yalel)及塔姆扎拉(Tamzara),声乐曲木沙哈特(Moushahat)及多尔(Dor)等。

古埃及文学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出现了歌谣、故事、箴言、诗等文学体裁。与古中国相比,我觉得古埃及的文学没有中国丰富和精彩,但也值得一观。刻在金字塔墓壁上和大臣墓地上的《棺材铭文》,写在纸草上的《亡灵书》,都是载体。在体裁上长期影响着古希腊文学、科普特文学和中世纪的东方文学,他们将其发扬光大。阿拉伯人《一千零一夜》故事就有古埃及的痕迹。

古埃及人写字的纸草纸(莎草纸)。先将纸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再切成一片片薄片。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之后将这些长条并排放成一层,然后在上面覆上另一层,两层薄片要互相垂直。将这些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趁湿用木槌捶打,将两层薄片压成一片并挤去水分,再用石头等重物压,干燥后用浮石磨光。由于只使用纸的一面,在书写的一面要进行施胶处理,使墨水在书写时不会渗开。公元8世纪,中国的造纸术被阿拉伯人传到埃及后,古埃及人的纸草纸就淘汰了。

纸莎草,生产莎草纸的原料。这原料古埃及尼罗河旁边到处都有。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一只碗、一个人表示“吃”。

镌刻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浮雕式的古埃及文字

古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最早出现在公元前0年,一直使用到公元前5世纪,存在时间约年。有圣书体、僧侣体、世俗体。这些书写体类似于汉字的楷书、行书、草书。古埃及自己的神话里,创造文字的是一个长着朱鹭鸟头人身的图特神,他教会人们书写、计算和历法。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口口相传的歌谣、诗歌、故事,等等。

给自己打谷,给自己打谷;

哦,公牛,给自己打谷吧!

打下麦秆来好给自己当饲料;

谷子都要交给你们的主人家。

不要停留下来啊;

要晓得,今天的天气正风凉。——《打谷人的歌谣》

此诗开篇采用了民歌惯常的重叠句法,“给自己打谷”一句接连出现了三次,但其重叠的目的,阅过全篇,我们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反复重叠,实际上巧妙地安排了一种短时障眼法,不断地给读者造成错觉,从而达到欲擒故纵的抒情需要。假如我们在阅读时稍稍放慢速度,扩大行与行之间的视觉距离。那么,我们在读第一行时,一定会觉得,打谷人是在“给自己打谷”,所以心情非常愉快;接着读第二行,发现打谷人并不是给自己打谷,“给自己打谷”一句实际上是对公牛所说的;再读下去,我们又将发现不对,公牛只能得到麦秆当饲料。那么,谷子究竟归谁所有呢?第四行才为我们解开这个谜团:原来都要交给主人家!此时,可以想像打谷人的胸中的不平、恼火和愤懑。诗意至此,一连出现两次转折,正是这种否定之否定的递进过程,抒情态势才趋于高潮。诗末的两行,又与开头相呼应,打谷人似乎只想着快些把活做完,好歇息歇息自己疲惫的躯体和心灵。全诗没用表示愤怒、不满等词语,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跃然跳上你的脑海子里。

赶快,领队的人;快驱打那群公牛!

赶快,领队的人;快驱打那群公牛!

瞧,王爷站在那儿,正望着我们呢。——《庄稼人的歌谣》

据推断,此诗产生于公元前16世纪的第18王朝时代。以象形文字记载并保存在埃尔·开布的帕赫里墓壁上。此诗寥寥三十九字,勾勒出了三种人物的行为,含蓄地展示了他们各自微妙至极的心态。诗中的人物,一是作为叙述主体的奴隶;二是“领队的人”;三是“王爷”。“我们”一词把“领队的人”和奴隶组合到同一阵营里,他们紧密团结,并肩对付奴隶主。“赶快”和“快驱打”两个词组正好暗示出奴隶们在奴隶主到来之前,一定是在磨洋工,毫无劳动积极性;也衬出奴隶主的淫威。而奴隶主呢?也是极为奸诈狡猾的。奴隶们的消极怠工,他已有察觉,所以才会有那一“站”、一“望”;他似乎也知道此举必会产生一定的效应。此诗言简意赅,古埃及的奴隶和奴隶主巧为周旋的精彩的戏剧表演,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眼睛里。

古埃及人另外一个体裁是诗歌,包括宗教诗、赞美诗、世俗诗。主要的赞颂对象是神、尼罗河、国王,等等。现在西方国家,很多的赞美诗也都是给神的。可见古埃及文明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古埃及在数学和天文学、医学等方面也有很早的发展。观察天象的工作主要是由僧侣们担任的,观测太阳月亮星星的运行,并从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预报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只是这种方法在严格保密下,详细情况今天已不可知。他们制订的历法就是从观测天狼星得到的。夏天,天狼星在黎明前从东方升起来的时候,尼罗河开始泛滥。因而古埃及人视天狼星为神明,祭祀天狼星,祈求丰收。两个天狼星升起之间为一年,长度是.25天,与精密数字.天很接近。根据月亮的圆缺,把全年分为12月,每月30天,余下的5天作为节日之用;同时还把一年分为3季,泛滥季、生长季、收割季。从出土的图像可以肯定,他们认识天鹅座、牧夫座、仙后座、猎户座、天蝎座、白羊座以及昴星团等。古埃及的医师开始是祭司,开始也叫巫医,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训练医师的学校设在神庙内。很早就分了不同的专业,产科、胃科、眼科等。在古埃及的医学纸草上有好多医疗疾病的处方,仅埃伯斯纸草文献中更有一千种之多。古埃及人还能进行外科手术。

古埃及人笃信来世。在古王国时期,永生是属于国王的,普通人要达到永生,只有通过对王室效忠这唯一的路径。中王国时期,因为国王很多来自贵族阶层。所以,这一时期的古埃及,贵族阶层也能得到永生。到了新王国时期,王权衰落,奥赛里斯崇拜非常流行。死后永生不再是法老和贵族的权利,普通人也可以。此时的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要接受奥赛里斯的审判。如果在世时行善积德,就可以通过奥赛里斯的审判,死后都可以成为奥赛里斯。而作恶之人却通不过,他们会遭受第二次死亡和永久的死亡。留存的《金字塔铭文》、《石棺铭文》和《亡灵书》有记载。《亡灵书》里写了很多如何通过审判的方法。《亡灵书》对死者来说,就相当于地图,你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迷路,就靠地图指引。而《亡灵书》卖的价格非常便宜,普通人也可以在死后把《亡灵书》带到棺材里,作为得到永生的地图。古埃及,开始只有荷鲁斯死后变成奥赛里斯,现在普通人也可以。这是古埃及人自我意思的觉醒。但这种意识的觉醒遭到了打击。在新王国后期,王权的持续衰落,对太阳神和奥赛里斯崇拜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古埃及人又从原始宗教中去寻找解脱。因此,动物崇拜也大为流行。

古埃及人死后接受奥赛里斯的审判壁画。埃及人相信,人死后,死者的亡灵会先被狼头人身的神明阿奴比斯带到玛特女神之前,将死者的心脏放在天平的一边,另一边是象征“玛特”的鸵鸟羽毛。如果死者作恶太多,心脏在天平的一边会太重而下沈,就会被等在一旁的怪兽阿穆特(头是鳄鱼,上半身是狮子,下半身是河马)吃掉,死者从此不得超生。

审判的结果由鹭鸶化身的智能之神托特记录。通过这个审判后,死者的亡灵在阿奴比斯引导下,前往朝拜复活之神奥赛里斯,由奥赛里斯赐予永生。此图中,狼头是阿奴比斯,尖尖鸟嘴拿笔纪录的是托特,秤重用的天平在中间,地上蹲着的就是会吃掉死者的怪兽阿穆特,最右边引领死者的是何鲁斯。狼头的那位阿努比斯严格来说不是死神,是木乃伊和防腐之神,也是奥赛里斯的孩子。

古埃及的多神崇拜中,最核心的仍然是太阳神和奥赛里斯崇拜。在古埃及,人就生活在两种环境中,一是太阳,二是尼罗河。太阳从东方升起,然后从西方落下。每天如此,它从不改变路线。而尼罗河呢?也是每年定期的泛滥,从不改变季节。这给古埃及人稳定的生活环境,根本就不需要占卜师,也不需要看相、算命,看风水。每天按部就班,人人都是预测大师。我今生的生命就这样固定了,人有没有来生?来生会怎么样呢?因此,古埃及人有神庙、有金字塔、有木乃伊,都在积极地为死去的世界在忙碌。因此,古埃及人创造的文明,也可以称为死亡文明。

古埃及人还认为,人单有身体,还不能构成一个人,必须还有能量的加入,两者缺一不可。他们相信,人死后,那个能量还能回来,就只有通过他本人的身体(尸体)来实现。那么死后,怎么保存尸体不腐烂,而得以永生呢?把它制作成木乃伊。在古埃,人死后到下葬,需要70天。其中40天是制作木乃伊的时间。在制作木乃伊的时候,要不断地念诵咒语。到68-70天,把木乃伊葬在墓地。这个时候,死去的灵魂就能无拘无束地回来了。

由于古埃及人重视永生,所以他们花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去构建死后的世界——神庙、墓地。而对活着的这一世,反而无所谓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金字塔、神庙、木乃伊,等等;却没看到过古埃及法老的王宫、民居。因为他们把最好的建筑材料去建金字塔、墓陵,现世活人居住的都是泥砖,经过几千年的风化,自然也都归于尘土。

制作木乃伊的壁画

古埃及人固定的有序的生活环境,国家的面积辽阔,人们的生活富裕,吸引了周围贫穷的国家。其在漫长的文明史上,曾被众多民族所入侵、占领,如波斯人、利比亚人、亚述人、赫梯人、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在这些外来民族的入侵之下,古埃及文明消失了。今天,我们只能在古埃及人的墓、神庙保存的文物去探知她曾经的漫长的辉煌的文明。

更多文章,请进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menmeirongyuan.com/mjkfy/84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