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小奶猫精密护理知识

猫宝终于出生后

猫咪分娩后要及时清理产房,清除污物和死胎,要把猫咪外阴部、尾部、乳房等部位,用微温水清洗和擦净并注意保温。

猫咪产后因保护子猫而变得很凶猛,刚分娩过的母猫,要保持一段时间的静养,陌生人切忌接近,避免母猫受到骚扰,刺激情绪,造成母猫恐慌不安而发生咬人或抓人的后果。泌乳期的母猫应该添加足够的钙质以避免过量钙质从乳汁中流失而出现产后低血钙的情形。

猫咪宝宝的喂养

新生小猫咪适应环境的能力有限,如果照料得当,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小猫咪死亡。小猫咪的体温和体重增长是两个最关键的指标,需要特别注意。同时,小猫咪的外观、呼吸频率、哭叫声和其他行为也是有用的信息,通过它们可以观察出小猫咪的健康程度和生命力。

刚出生的小猫咪离开母体后,即便是夏天的气温,相对在母体中还是低一些的。新生小猫咪的体温刚出生时跟猫妈妈相同,紧接着体温会减低几度(减低的程度取决于环境温度)。在出生后的3个星期内,小猫咪的体温应该保持在355~38c。如果小猫咪在30分钟内被『舔』干净,并紧靠着放在猫妈妈身边,它的体温就回升到原来的温度。小猫咪离开母体后的体温会由38c左右一直下降至32c左右,由于初生幼猫还不能自动调节体温,甚至不懂得打冷颤,所以主人不会察觉到小猫怕冷。一般来说,在深秋、冬天或初春期间出生的幼猫,主人都会认为气温较低而加强小猫的保暖措施。往往是在春末夏初出生的小猫,主人常常会由于感到天气已热而忽视保暖措施。其实这个期间出生的小猫咪往往由于没有加强保暖而引起子猫发病。

寒冷是新生小猫咪最大的敌人。所以产房的保温性能一定要足够好,在第一个星期,最好能让产房温度保持在30~33c,在一个星期以后,可以慢慢降低产房的温度或保温性能。所以,即使是在夏天,产房还是要控制一定的温度,避免穿堂风,不要吹电扇或开空调。产窝里可增加垫料,如猫窝温度过低,也可用红外线加热器,调节出子猫所需的适宜温度,给猫咪提高环境温度,保障猫咪健康成长。同时尽可能不要让幼猫离开母猫,平时应让小猫咪们堆挤在一块儿睡觉,互相取暖。

如果环境温度较低,猫妈妈离开小猫咪不久,小猫咪的体温就可能开始降低、变冷,新陈代谢会因此减慢很多。绝大部分小猫咪没有什么皮下脂肪,它们也没有收缩皮肤血管保温的能力,不能自动调节体温。小猫咪维持体温的热量是在吃奶时产生的,所以吃奶不好的小猫咪,往往会体温过低。

如果发现小猫咪的体温低于正常温度,就要采取措施慢慢地把它暖回到它的正常体温。但不能暖得速度太快(如用一个很热的热水袋或将小猫直接放在暖气上等),那样会造成皮肤血管扩张,反而使得体温丧失。增加了热量和氧气的消耗,对小猫咪的恢复是有害而无益的。最好的方法是把小猫放在你穿的衣服下贴着皮肤来取暖,让你的体温慢慢把小猫暖过来。如果小猫咪的体温已降到近34c,并且很虚弱时,可能需要暖2~3个小时才暖得过来。暖过来的小猫咪可放在产房里保温并养育。

注意不要让体温过低的小猫咪在暖过来之前吃『奶』或其他东西。因为体温过低的小猫咪肠胃基本停止工作,喂下去的东西不能被消化,还会造成小猫咪胃肠胀气或呕吐。不过可以给小猫咪喝5%~10%的温热的葡萄糖水。每小时喂1次,一次喂的量按每克体重3毫升计算,如果没有葡萄糖水,可以用蜂蜜、白糖对水代替。

小宝宝出生后,要每天观察几次,防止母猫压伤子猫。刚出生的子猫,耳朵听不见,眼睛紧闭。在子猫未睁开眼睛之前,对个别体弱猫要特别加以照顾。在猫妈妈哺乳时应将体弱子猫放在多乳汁乳头处,同时要注意检查,发现子猫爬出产床,应立即送回。

在刚出生的头两天,小猫咪把脑袋缩在胸前睡觉,它们会突然动一动,踢一踢,有时会哼几声,这是正常现象,是新生小猫咪特有的运动方式,这样做可以帮助它们增长肌肉的力量。新生小猫咪的皮肤是温暖有弹『性』的,如果把它拿在手里,它会用力挣扎扭动。健康的小猫咪摸上去感觉身体圆润有力。它们吃奶时吃得很卖力,嘴和舌头是湿润的。如果谁去打搅了它,它会往猫妈妈或同窝小猫那里钻。如果把它从猫妈妈身边拿开,它会试图爬回猫妈妈那里。而不健康的小猫咪就很不同,如果把它拿在手里会感到它们是软软的,摸上去还有点冷,浑身没有力气,不愿意吃奶。

初生小猫咪体重约克。它的体重应该在7~9天时增加一倍长到克左右。5星期大时应该差不多达到克左右,2个月时应该差不多达到近1千克重。持续的体重增加是小猫正常生长的最好征兆,如果体重增加缓慢或停止增加,要引起注意。如果同窝有不止一只小猫体重停止增加,就应引起主人的足够重视,需要检查一下猫妈妈是不是有足够的供『奶』量。

猫妈妈哺乳期间,每天要分泌足量的乳汁,所以应逐渐增加食物量和饲喂次数,以加强营养。猫妈妈的进食量应该是平时的2~3倍,每日应喂3~4次,备足饮水,以便随时饮用。在营养成分上,除适当增加食物蛋白质外,还应适当增喂肉汤或牛奶。最好是喂食营养价值比较高的幼猫粮。

注意猫妈妈哺乳情况,如不给子猫哺乳,要查明是缺奶还是有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的猫妈妈,尤其是初产猫妈妈奶水不足,可试用红糖水或葡萄糖水喂猫咪,并添加维生素c。也可喂给牛奶或猪蹄汤、鱼汤和猪肺汤等以增加泌乳量。

采取措施后若猫妈妈的乳水还是一直分泌不足或停乳,可将子猫送给产子少、奶水多的其他猫妈妈代哺。方法是先将猫妈妈与亲生子猫分开2小时,将此子猫移入代哺猫妈妈窝内,然后将两窝子猫身上都涂上带气味的油类或代哺母猫的乳汁,这样可避免猫妈妈拒绝代哺而咬死子猫的危险。如果没有代哺母猫,可进行人工哺乳。

如果小猫咪在出生后7天体重持续增加,就一切正常。如果小猫体重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减少,但不减少出生体重的10%,并且之后体重开始回升,就要注意观察这只小猫咪,随时注意它会不会健康成长。如果小猫咪体重在48小时之内的减少超过10%的出生体重,并在72小时之内没有回升,这只小猫咪就很难生存,需要尽快进行人工喂养。

如果小猫咪出生时的体重就比同窝其他小猫少25%,那么它的存活几率也很低,需要在保育箱内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小猫咪时最好选用子猫专用奶,因为猫咪的肠胃和人是不同的,所以人喝的牛奶,其实也不适合给猫咪喝。猫儿专用奶是根据猫咪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所专门配制的,医院、猫用品店、较大规模的宠物商店都可购得到。如果小猫咪不会自己从猫碗里喝配好的猫奶,那主人可以用5毫升的注射器,将配好的温热的猫奶吸入注射器内,把小猫咪抓来,去掉针头慢慢地将猫『奶』滴入小猫咪口中。此时,小猫咪也会知道那是食物而慢慢地喝了起来呢!喂奶时要注意不可将注射器插入小猫咪的口中,一下将所有的奶打入口腔中,以防呛到猫咪。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的是:猫奶的温度千万不可太高,因为猫咪的舌头是很怕烫的。猫宝宝的人工喂养主人在配好猫奶后可以将手指深入到奶中体验一下奶的温度,以手指感到温热即可。或将盛奶的容器贴在主人的脸上,以不感到过热即可。

人工喂养的小猫咪,注意奶里要有足够的水分。因为新生小猫咪的肾功能是不健全的,不能很好地浓缩尿液,排出很多稀释的尿而带走很多体内的水分。如果小猫咪停止吃奶,或人工喂养的小猫咪,因奶配的浓度高而缺少足够的水分,就会导致猫咪脱水。在猫咪生长过程中若发现小猫咪长不大,体重减少,体温过低,或虚弱得不能吃奶,就要考虑到它有脱水的危险。脱水的表现是:嘴巴干,舌头颜色变成比较艳的粉红,嘴巴里有黏液,身子软软的,皮肤失去弹性,揪起来后停在那里回不到原来的地方。如果猫咪出现脱水的症状就应及时给猫咪补充水分,方法是给猫咪喂一些口服补液盐。

健康的小猫咪很少哭叫。如果哭叫的话,说明它冷了、饿了、病了或是感到疼痛了。不健康有病痛的小猫咪到处爬着寻找帮助。可能会在离开伙伴或猫妈妈温暖的身边之后由于劳累睡着了,这时小猫得不到所需要的温暖,有可能被冻得加重病情而威胁到它的生命。不健康的小猫移动很慢,而且很费劲。它们的睡姿往往是腿叉开,脑袋歪在一边,而且还会不舒服地叫,甚至叫声不停达20分钟以上。猫妈妈往往会拒绝抚养这只小猫,因为它感觉到这个孩子不能成活,不想在它身上浪费精力。对于这样的体弱子猫,如果有了人的悉心照顾,这样的猫咪往往还是可以生存的。

小猫咪满月了如果有人要领养,小猫咪的新主人要注意,不要让小猫咪吃成猫的干粮,因为成猫的干粮以谷物为基质,蛋白质含量比幼猫粮低,子猫吃后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很容易发生蛋氨酸的营养缺乏。子猫通常至少需要比成猫高两倍量的蛋白质。

在饲养小猫咪时主人如果没有饲喂经验,可以直接给小猫咪喂幼猫粮,在小猫开饭前半个小时,先将猫粮加水泡软了,等时间一到准时开饭。另外,若担心营养不足,还可以用猫儿专用奶替代清水泡猫粮。主人如果很有经验的话,可视小猫咪的成长情况对猫食物做适当的调配,保障小猫咪的营养需要,使得猫咪健康成长。主人应该试着从小就让猫咪接触不同的食物,以免长大后变成一只很挑食的难养猫。定时的喂食有利于小猫咪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在次数上最好3个月龄前每天喂5次左右,6月龄前每天喂3次,6月龄以后猫咪已经长大成年了,可以吃任何它爱吃的食物了,这时一天2餐就可以啦!

新生小奶猫

夭折的原因

大部分的小猫咪死亡多发生于几个特别的阶段,如子宫内(流产、胎儿重吸收)、生产时(死产)、生产后(0~2周龄)及断『奶』期(5~12周龄)。过了这些时期之后的死亡率通常都相当低。因此,对造成12周龄前新生小猫死亡的原因就必须认真探讨和研究。一般而言,造成新生小猫咪死亡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几个原因:先天异常、营养问题(母猫及小猫)、出生体重过轻、生产时或生产后的创伤(难产、食子癖、母猫因疏忽而造成损害)、新生儿溶血、传染病及其他各种早夭原因。

1、先天异常先天异常指的是小猫咪在出生时即可发现的异常状态,大部分是由于遗传问题引起。当然,也有许多的外在因素可以引起畸胎,如x光或某些有害物质。有些先天的异常会使小猫咪在生产时立刻死亡,或于2周内死亡,特别是那些包含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先天异常。其他的先天异常可能要到小猫咪能够完全自主行动时才被注意到。通常是在预防注射前的健康检查时才被兽医所发现,或者造成明显的影响时,或发现小猫的成长迟滞时。解剖上的异常包括:颚裂、头盖骨缺陷、小肠或大肠发育不全、心脏畸型、过度的肚脐或横膈赫尼亚、肾脏畸型、下泌『尿』道畸型及肌肉骨骼畸型;一些显微解剖上及生物化学上的异常通常无法加以诊断,并可能被归类于其他的原因,或者不明原因的死亡。

2、畸胎作用已有许多的药物及化学物质被认为具有导致畸胎作用,造成小猫的先天异常及早夭。因此,在怀孕期间应避免给予任何的『药』物及化学物质,特别是类固醇及灰霉素(治疗霉菌用的口服药)。

3、营养问题怀孕母猫被饲喂不适当的食物,可能会造成生育出虚弱或疾病的小猫咪来。近十年来被认为最严重的营养问题就是牛胆素的缺乏,已知会引起胎儿重吸收、流产、死产及发育不良的小猫。引起新生小猫营养不良的原因包括:母体严重营养不良、胎儿时缺乏适当的母体血液供应及胎盘空间的竞争。

4、体重不足出生时的体重不足往往会造成较高的小猫死亡率。新生小猫的出生体重应该不受性别、胎数及母猫体重所影响。引起出生体重不足的原因目前尚未明了,但必定包含许多因素。虽然出生体重不足常被归因于早产,但大部分的临床病例则多为满期生产。可能是由于先天异常或营养因素所引起。出生体重不足不仅有较高的死产及早夭的可能性(6周龄内),并且可能引起某些小猫咪变成慢性发育不良,在幼猫期内死亡。因此小猫咪应在出生时称重,并定期测量,直至小猫咪到达6周龄时。

5、创伤创伤所引起的生产或出生后5日内的小猫死亡,大多与难产、食子癖或母性不良有关。食子癖大多发生于神经质或高度敏感的母猫。但是,母猫将生病的新生小猫咪吃掉是相当常见的。不能将所有母猫的食子行为归罪于食子癖,这样的食子行为是为了其他健康的小猫咪,可以避免它们受到可能的疾病感染,并且可以减少无谓的照料及母乳的消耗。猫妈妈通常对于生病的新生小猫不会加以理睬及照料,甚至会将其叼出窝巢或推出笼外,这种行为很难与母性不良加以区别。

6、新生儿溶血一般的家猫不常发生新生儿溶血,而某些纯种的新生小猫则较为常见。猫妈妈的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母源抗体,新生小猫的肠道只在24小时内可以吸收这些母源抗体,其中也包含某些同种抗体,血型为a型的猫咪仅具有微弱的抗b型同种抗体,而血型b型的猫咪却拥有强大的抗a型同种抗体。因此,如果血型b型的猫妈妈出生血型a型或ab型的小猫时,猫妈妈的初乳中便含有大量的抗a型同种抗体,一旦新生小猫于24小时内摄食初乳后,这些抗a型的同种抗体便被吸收至身体内,并与小猫的红血球结合而使之溶解。这种溶血的状态可发生在血管内及血管外而引起严重贫血、色蛋白尿性肾病、器官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即使是初产的血型b型猫妈妈也会引发相同的问题。

血型b型猫妈妈怀有a型或ab型胎儿时,胎儿并不会与母亲的同种抗体接触,所以新生儿溶血的临床症状多发生于摄食初乳后。小猫咪生出之后多呈现健康状态,并能正常地吸吮母乳,一旦摄食初乳之后在数小时或数日内便会出现最初的症状。在症状的表现上有相当大的差异,但是大部分的小猫咪在第一天内便会突然地死亡而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小猫咪会在最初3日内开始拒绝吸乳,并逐渐虚弱。临床上可发现包括因严重血红素『尿』所引起的红褐色尿液,也可能发展成黄疸及严重贫血,并持续恶化而于一周龄内死亡。幸运存活下来的小猫有少数也会在第一周及第二周之间发生尾巴顶端的坏死。也有些小猫咪仍持续吸吮母乳,并持续成长,除了尾巴顶端的坏死之处,并无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生,但是在实验室的检验上可发现中度的贫血。

7、传染病传染病是小猫咪早期夭折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断奶后期(5~12周龄)的细菌感染。这段期间内小猫咪的死亡大多归因于呼吸道或胃肠道的原发性感染。小猫咪在没有任何紧迫状况下与细菌接触时,通常会表现出不显性感染或轻微感染而能自行痊愈。当环境或小猫咪本身具有不利因素时,一些疾病的感染会变得较为严重,从而使得小猫咪的早夭率提高。当细菌感染已超过小猫咪免疫系统所能抵御的程度时,便会形成新生儿败血症。影响的因素包括不适当的营养及温度控制,病毒感染,寄生虫及免疫系统的遗传或发育缺陷。通常引起败血症的细菌都是一些普通的常见菌。许多病毒性的传染病会引起新生小猫的早夭,包括:冠状病毒、细小病毒、疱疹病毒、卡里西病毒及反转录病毒(传染性腹膜炎、猫瘟、猫支气管炎、猫流行性感冒及猫白血症),临床症状依据传染的途径与时间,以及初乳母源抗体的多少而定。就算猫妈妈进行过完整的预防注射,新生小猫也可能因为未及时吸吮初乳而得不到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menmeirongyuan.com/mjkfy/77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