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长寿之意识,必无健康之身体。
人至中年,行程至半。
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奔忙中,体力逐渐被透支,内心充满疲惫感。
不知不觉间,保温杯里就多了几颗枸杞,再不敢像年轻时那样放纵自己。
原来养生,已成为人生的头等大事。
培根曾说: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囚牢。
人生下半场,照顾好身体和心灵,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富养。
有关资料显示,大约两千年前,人口的平均寿命约为20岁;18世纪增长到0岁左右;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岁。
而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只要男性到了7.64岁,女性到了79.4岁就算是长寿了。
按照世卫组织的划分来说,活到90岁就算是长寿老人了。
个人觉得,达到人均或超过,就可以算了,活到80岁以上是不错的了,若是眼不花耳不聋,身体比较健康,则更好了,这样才是又健康又长寿。对于一些患病的老人来说,可能并不觉得越长寿越好,更希望自己的什么质量和生活质量会更好,那样才有意义。
如果常年患病,特别是长期卧床的老人,可能更希望自己不或那么久,但是会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自己的生活可以自理。所以,希望大家要重视身体经常出现的不舒服,不要每次都不当回事,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提示大家:长寿和健康的长寿有本质区别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街边采访,问题是这样的:
假设有机会,你愿意活到岁吗?不少人的回答是不愿意,由于活到七八十岁现已够了。
还有一部分人表示假设不能健康地活着,甘愿不活那么久。
这句话尽管有点严酷,但却比较现实,由于长命并不能用生命的长短来衡量。很多晚年人由于遭受疾病长时刻卧病在床,没有自理能力,也并不能真的算长命老人。
真正的长命老人是到了一定年纪,仍然腿脚较为健康,具有自主的认识,能够自己处理一些小工作,脑子不含糊,四肢还能够自由活动。因而,活的时刻长并不代表长命,只有健康地活较长时刻,才算真的长命。
调查发现:容易长寿的人,从60岁开始就有个相对明显的特征那么,高寿的百岁老人身上,有哪些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老年科学》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能活到岁的老人们,从60岁开始,他们的血糖、肌酐和尿酸水平往往较低。
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长寿老人最大规模的研究。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招募了名参与者,在参与者64~99岁之间测量了其血液标志物,并进行了长达5年的随访。
参与者中,人(1.1%)在80岁之前去世,人(47.6%)在80~90岁去世,人(6.6%)在90~岁去世,人(2.7%)成为百岁老人,其中84.6%的百岁老人是女性。
研究团队分析了12种与衰老或死亡率相关的标志物,
在比较了百岁老人和非百岁老人的标志物后,研究人员发现百岁老人身上有以下几个较为显著的共同点:
1、从60岁开始,他们的血糖水平往往较低,很少有百岁老人在生命早期血糖高于6.5;
2、他们的肌酐水平60岁后也维持在较低水平,一般不高于;
、百岁老人60岁起,尿酸水平也较低。研究发现,与尿酸水平最高者相比,尿酸水平最低者长寿的几率高2倍。
百岁老人和非百岁老人的血液指标对比
总之,这项大规模研究从生物标志物的角度分析了百岁老人的共同点。那些活到百岁的老人从60岁起,他们的血糖、肌酐、尿酸水平往往较低。
此项研究突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与衰老和寿命密切相关。
以下是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更详细说明:
1.血糖水平:血糖水平的控制对于预防糖尿BIN和心xue管疾bin等慢性疾bin非常重要。低xue糖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这些风险。
2.肌酐水平:肌酐是肾脏功能的一个指标。稳定的肌酐水平可能表明肾功能相对正常。高肌酐水平可能与肾脏疾bin有关。
.尿酸水平:高尿酸水平与tong风等疾病相关,这些疾病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低尿酸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这些风险。
常见的养生误区有哪些?误区一:不吃主食能快速减肥
很多人认为不吃主食可以快速减肥,但实际上,长期不吃主食会导致身体缺乏能量,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很容易反弹。建议选择低GI值的主食,如糙米、全麦面包等,既能提供能量,又不容易导致血糖飙升。
误区二:多喝粥能养胃或减肥
粥是一种易消化的食物,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对于胃病患者来说,喝粥可能会加重病情;而对于减肥者来说,粥的升糖指数较高,不利于控制血糖和减肥。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喝粥,并选择搭配一些蛋白质和蔬菜,以增加营养价值和饱腹感。
误区三:水果发霉了,挖掉还能吃
水果发霉后,霉菌产生的毒素会扩散到果实的其他部分,即使挖掉发霉部分,也不能保证水果的安全。因此,建议发霉的水果要整只丢弃,不要食用。
误区四:蔬菜水果能相互代替吃
蔬菜和水果虽然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它们的营养成分和作用是不同的。蔬菜主要提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而水果则主要提供果糖和维生素。因此,不能相互代替,建议每天适量摄入蔬菜和水果。
老年人想要长寿,“多走路、多睡觉”是好事吗?多运动能延长寿命?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说过: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走路”。
朋友圈推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