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草莓上的重要病害,无论是生长期还是采后均可发生,该病传播快,发生迅猛,抗药性又强,十分难缠。
目前草莓即将或已进入花期,而草莓始花期至坐果期是灰霉病的高感期,应抓紧预防。此期一旦发病,即便是勉强控制住,后期遇适宜条件也会再度复发,遗患无穷!
草莓灰霉病典型症状
草莓灰霉病几乎可以危害草莓地上部的所有器官,包括果实、花器、果柄、叶片、叶柄等,其中以果实受害最重。
青果、白果染病:病部变硬变褐,病斑扩展较慢。
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实染病:初期果面现浅褐色水渍状斑点,后连接成近圆形褐色病斑,高湿条件下迅速腐烂,出现明显的灰褐色霉层。
花瓣染病:变褐枯萎,严重时整花枯死,部分为淡红色,幼果僵化。
萼片染病:有变褐的,也有变成红褐色的,果枝亦会跟着变红。
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开始,初期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斑点,随后由叶缘向内呈“V”字形扩展,潮湿时有霉层。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
病原菌:主要是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真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宽,最适温度为13~25℃。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通过气流、雨水和田间农事操作进行传播;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始花期至坐果期,以花器侵染为主,可直接侵入,也可从伤口侵入;在适温条件下,伤口侵入发病速度快且严重,低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与流行。
发病诱因:花期遇连阴天和光照不足的天气,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氮肥施用量过高,土壤黏重,多年连作的地块易发病;多肥、密植、下部叶子没有摘除,株行郁闭的易发病。
草莓灰霉病的防治
农业防治:深沟高垄,膜下暗灌;调节温室环境条件,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夜间12℃,湿度以60~70%为宜;合理密植,保证改善通风和光照条件;平衡施肥,不偏施氮肥,生长期淋喷海精灵生物刺激剂,以提升抗病能力;及时摘除棚内老叶、枯叶、病叶和病果,拔除重病植株,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散到其他部位。
生态防治:栽前高温闷棚后,土施活土君复合菌剂,壮大有益菌群,减轻病害的发生;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破坏发病条件。
生物防治:可用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喷雾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是花果期进行,特别是发现花柄开始变红、下垂,花萼后有小红点时,需立即用药。预防可用异菌脲、克菌丹、氟啶胺等,治疗可用氟啶胺+异菌·腐霉利、环酰菌胺+醚菌酯、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等,如遇连阴天气或棚室湿度大时可考虑用百菌清烟剂、腐霉利烟剂等进行熏蒸处理。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且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预防根腐等病菌,全水溶无渣可喷雾可滴灌,活菌大于亿/克,真活菌,更靠谱!活土君复合微生物菌,独特配方,让土壤“焕然一新”,抗重茬预防土传病害!
活土君复合微生物菌剂农用种植改土抗重茬以菌克菌绿色有机种植淘宝官方店¥35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