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外耳道炎我们这样治疗

生活中有些人看到耳朵里有耳屎,或者耳道口有些“渣渣、皮皮”,就忍不住要拿棉签、挖耳勺,甚至是钥匙去挖两下。特别是最近几年采耳行业特别流行,都有介绍的,总有人想去体验、感受。原本是想要干净或者止痒,结果却越挖越痒,耳屎也越掏越多,于是,清理耳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力道也越来越大,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就是耳道里面“长毛了”。

来医院就诊,做耳镜检查时会发现外耳道或鼓膜上覆盖着密密麻麻的白色斑点,或者黑褐色绒毛状物,和馒头、煎饼等食物表面“长毛”一样,其实就是霉菌入侵了,基本就是诊断为霉菌性外耳道炎。

所以,当我们选择到美容院、采耳店挖耳时,要采用灵魂三问:

问题1→掏耳朵的工具消毒没?

问题2→是用什么消毒的?

问题3→掏耳朵的人学过系统解剖学、儿科学、外科学、生理学、病理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诊断学没有?

要不然你真的不知道“采耳大师”用的是什么“陈年耳挖”。

其实耳屎不用掏,正常的耳屎是由耳道内的耵聍腺分泌的,主要有保持湿润,清洁杀菌的作用。这种粘稠的分泌物还能阻挡异物入耳,例如将粉尘和小虫子等拒之门外。这些分泌物我们称为耵聍。平时咀嚼食物,说话的时候,会引起外耳道的震动,这股力量会将耵聍慢慢地震出外耳道。

对于霉菌性外耳道炎,普通的治疗方式是清除耳道内的分泌物、痂皮,然后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多采用液体型耳浴、粉剂型喷洒、乳膏型涂擦等,医院就诊或自行用药,不能完全作用到整个外耳道或鼓膜表面,造成了恢复慢、易复发。

我院耳鼻喉科采用高清耳内镜检查,并取分泌物送检,同时与细菌室合作,快速出具分泌物镜检报告。确诊后采用碳酸氢钠浸泡、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局部灌注药物治疗的方式,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操作方便、经济、安全,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

医院耳鼻喉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科室拥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开放床位30余张。近年来,在保持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多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开拓新的领域,着力于微创技术及内镜下可视操作的治疗方式,多项技术在市内处于领先水平。

普通门诊

专家门诊

病房、

病房位置:住院部南10楼西区

供稿:陈坤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menmeirongyuan.com/mjcsmy/78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