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散文程江红永不退伍的老兵冯维德

小孩会得白癫疯吗 http://m.39.net/pf/a_6687575.html

永不退伍的老兵

冯维德

文/程江红

冯维德眼睁睁看着冰碴野草般从他的双脚迅速蔓延到颈窝处,瘆人的寒凉钻进了他的骨头缝里,他的上下牙止不住咔咔撞击着,快要窒息之际,一团耀眼的火焰映入他的眼帘,那是一堆熊熊燃烧着的篝火,板结在冰碴中的冯维德迈不开腿,急迫间,他心一横,连带着磨盘样沉重的冰坨整个儿砸在地上,紧接着,他朝着那火焰车轱辘般滚过去,炙热的火舌舔舐着他的脸,引燃了他的头发和眉毛,冯维德在冰与火嗤嗤的爆燃声中悠悠醒来,他的喉咙深处发出一长串呻吟般的叹息。

冯维德忘不了冬天那个风雪交加的深夜,时任兖济县警卫班长的他值完自己的岗哨后,又替患病的战友站了一班次岗,一班次岗哨将近两个时辰,冯维德就这么扛着枪立在雪地里六七个钟头,雪水和泥沙在他的腿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坚冰。当时,冯维德多么渴望有一堆柴草取暖啊,但敌人如豺狼般环伺,一缕青烟就可能暴露我方行踪,天气再冷,岗哨处也不能有一星火光。等换防时,冯维德的双腿已冻得失去知觉,战友把他背回山洞,用刀子一点点凿去冰壳才把他的双腿解救出来。也就从那时起,冯维德落下了终身难愈的毛病,每逢阴雨天,他双腿就万蚁钻心般刺疼。

战斗岁月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70多年来时常萦绕在老兵冯维德的脑海,也无数次重现在他的梦中。

年8月,山东邹县一个贫苦家庭迎来了第三个孩子,这个瘦弱的婴儿就是冯维德。为了挣口饭吃,冯维德不满8岁就到地主家当了羊倌。

15岁那年,冯维德放羊时遇到一群日本兵,鬼子兵赶走了整群羊,还把上前阻拦的冯维德打得遍体鳞伤。被抢光了羊群的冯维德无法给地主家交差,只得含泪逃离家乡。

这个目不识丁的少年在兖州、曲阜等地流浪了大半年后,被好心人引荐给济宁小南门一家饭馆做学徒。旧社会当学徒很苦,干够三年杂活才能学本领。冯维德不光得干饭馆里的杂活,还得承包老板家所有的脏活累活,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生炉子、涮马桶……起早贪黑,每天忙得像卯足了劲的发条,可所有的辛苦都与厨艺无关。

年秋天,冯维德终于熬到三年期满,他按捺不住思乡之情,撒开双腿日夜兼程往家赶。

见数年音信全无的儿子回来,爹娘喜极而泣。娘对冯维德说,往后只管把心放到肚子里,不用再害怕被地主家追讨早已进入鬼子肚子的羊群,冯维德走后的几年间,他的爹娘给地主家没日没夜当牛做马还债,现在已还得差不多了。看着煤油灯映照下枯槁憔悴的爹娘,冯维德又是心疼又是愧疚,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就在冯维德回到家乡的第二天,他的二哥也回来了。

二哥告诉冯维德,只要日本鬼子不走,咱中国人就别想有好日子过,唯有抗日才能救国。听冯维德问咋样才能撵跑日本鬼子,二哥大手一挥,咬着牙说,鬼子是赖皮,请是请不走的,就得狠狠揍,把他们打回老家去!

接着,二哥两眼放光地拍着冯维德的肩膀,压低声音说,走!跟着咱舅打游击去!

冯维德从二哥嘴里得知,舅舅韩向民是当地抗日武装的带头人,他领导的武工队屡建奇功,让敌人很头疼。冯维德家,就是武工队的落脚点。

二哥说八路军鲁南军区想要组建骑兵连,缺马,而当地只有济宁日军军马场里有体格健硕的战马。冯维德主动请缨,他在济宁生活了三年多,对那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他有把握从鬼子的马场里抢出战马。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冯维德引着武工队员人不知鬼不觉地靠近了日军军马场,在内线勤杂工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地牵出了几十匹战马。马匹到手,一行人立即兵分几路分头撤离。冯维德所在的小组牵着八匹战马取道邹县绕路前往微山,鬼子发现马匹被盗后发疯般在后面追赶,冯维德率先跃上马背,示意武工队员骑着战马飞速甩掉敌人,人的潜能是无穷的,一路策马狂奔的冯维德和他的7个同伴居然因此掌握了驾驭马匹的技巧。

武工队活动方式灵活隐蔽,集中可以攻克日军据点,分散可以各个歼敌。在人民群众掩护下,武工队员昼伏夜出,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让敌人闻风丧胆,惶惶不可终日。

在硝烟战火的历练中,冯维德个头猛蹿,身板精干,胆气也分外强悍。

一次,他独自进城执行任务,在大街上遇到一个闲逛的伪军,这伪军跟冯维德同村,俩人是打小就光屁股一起长大的发小,彼此都清楚对方的底细。猛然在街上相遇,俩人都一愣神,冯维德恼他骨头太软,不屑和他搭腔。两人擦身而过时,那怂凑到冯维德耳边小声提醒他把家伙藏好,原来冯维德藏在腰里的手枪红布条露出来了。当时游击队缺少武器,冯维德刚到武工队时只分到一只手榴弹,一个月后才分到一把缴获的日本鬼子手枪。对于这把心心念念盼了很久的手枪,冯维德很是爱惜,特意找了块红布条系在枪柄上,没成想险些被这个扎眼的装饰暴露了身份。抗战胜利后对汉奸和伪军清算时,有了冯维德的证词,他的这位伪军发小得到了宽大处理。

年夏,冯维德所在的部队奉命攻打兖州城,那场战役空前惨烈。

在这场战役中,冯维德失去了很多亲密的战友,一枚炸弹在冯维德身边开花,飞起的碎片划伤了他的膝盖。轻伤不下火线,冯维德一瘸一拐一直坚持到攻城胜利那一刻。

孟良崮战役时,一颗流弹从身边飞过,他的胳膊只受了一点皮外伤,战后解开背包,那双他舍不得穿的厚底新鞋的鞋底上扎着三颗子弹,子弹差一点就穿透了鞋底,冯维德默默喊了声亲娘,正是娘给他缝制的布鞋替他挡了子弹。

在颜店打狙击战,敌人把一颗手雷扔到了他和专员宋幼真的脚下,冯维德眼疾手快捡起来又给扔了回去,手雷在半空中爆炸,宋专员夸朝他竖起拇指,赞叹他反应真快,硬是从阎王门口抢回两条命。

冯维德感叹和那些战死沙场的战友相比,自己是幸运的,他等到了胜利的一天。多年来,每到清明,冯维德都要去兖州烈士陵园祭奠他昔日的战友,碑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陪伴他一同度过了战火纷飞的青春岁月。

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冯维德所在的后勤部奉命看管收缴来战利品,在林林总总的战利品中,最吸引冯维德的,是收缴来的二十几辆美式十轮大卡,卡车全长将近七米,马力大、越野性强,特别适合运输军用物资。

归拢战利品时,冯维德很有心,他坐在大卡的副驾驶座上,不错眼珠地观察司机的操作顺序,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询问开车的基本要领,摸清哪是油门哪是刹车,明白了怎样挂挡。胆大心细的冯维德瞅着空子就钻进车子摸索着怎么开车,驾驶员在部队很紧缺,脑子灵光的冯维德很快掌握了驾驶技巧,如愿成为一名汽车兵。

新中国成立了,冯维德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组织上安排他去街道派出所当所长,他婉言谢绝了,这是他头一次不服从上级分配。冯维德说自己不识字,当不了领导,他只想手握方向盘踩着油门在大道上奔驰,开车让他很有成就感。就这样,冯维德被分配到了济宁运输大队,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七八年。

因为是开车技术过硬的党员,又是转业军人,冯维德被调到山东省汽车队当司机,专门负责接送来济南视察的国家领导人。

年8月9日,冯维德奉命开车护送两位领导视察济南郊区北园乡北园农业社,省委小车司机的职责是忠于职守,严守机密,坚守自己的岗位,不能乱看,不能主动跟领导握手搭话,不能帮领导开车门,甚至不能扭头看车上都有谁,那天,冯维德听到两位领导上了车,在后座坐下,下车后,其中一位迎面朝他挥挥手,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才知道刚才的乘客之一居然是毛主席。欢迎的队伍锣鼓喧天,扛着录像机拍摄的工作人员在冯维德眼前窜来窜去,毛主席跟社员握手交谈这些场面,冯维德看不清。视察结束后,毛主席坐别的车走,随行工作人员坐冯维德的车返回,一共八辆车。依照规定,事先拉谁司机不知道,事后知道了也不能说,属于机密。这件事一直埋藏在冯维德心里,直到毛主席逝世,冯维德才哭着对家里人说起他见过毛主席。

年,冯维德从兖州煤机厂小车司机的岗位上退休了,闲不住的他经常找昔日的战友叙旧。到了80岁,冯维德的身板还是很硬朗,他总有忙不完的活,90岁时,他还能骑着三轮车去兖州烈士陵园祭奠老战友。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年,95岁的冯维德终于服了老,在兖州煤机厂的家属区里,只要不刮风下雨,在固定的时间、相同的地点,街坊们总能遇到这个扶着老年助力车缓缓前行的老头儿。老爷子走路很有特点,即使道路上空无一人,他也始终走在路的最右边,大家都说,这是冯维德几十年驾驶职业养成的惯性。

这位从硝烟战火中走来的老人,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见证了国家四十年改革开放,一路走进了新时代,他精彩的人生履历向世人展示,他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好人,更是一名永不退伍的老兵!

作者简介:程江红,女,年生于新疆,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年开始发表作品,擅长童话、散文创作,作品散见各大报刊、杂志。年,《一本珍藏22年的读者》获中宣部“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二等奖;年,《天涯若比邻》荣获由《上海文学》举办的“我的东方红”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征文佳作奖;年,《菜花黄、冰花白》在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不当你的世界只作你的肩膀

税收文艺

心情

阅读

鸡汤

电影

牢骚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menmeirongyuan.com/mjcsmy/78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