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温里祛寒,洽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即《黄帝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神农本草经》“寒以热药”之意。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用以治疗虚寒证、亡阳证。
(一)砂仁
1.概述
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辛,温。归脾、胃、肾经。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3~6克,后下。
2.食药功效
(1)抗溃疡
砂仁挥发油对胃液、胃酸、胃泌素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抑菌
砂仁可抑制粪肠球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
(3)降血糖
砂仁提取物不仅可以降低血糖含量,对胰岛β细胞有保护作用,还能很好地改善胰岛β细胞的超微结构。
3.养生方剂
(1)香砂六君子汤
《古今名医方论》卷一。
人参一钱(3克),白术二钱(6克),茯苓二钱(6克),甘草十分(3克),陈皮八分(25克),半夏一钱(3克),砂仁八分(2.5克),木香七分(2克),加生姜二钱(6克)。
水煎服。
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本方药性平和,组方严谨,补而不滞,标木治。方中人参甘、微苦,性平,大补元气,补脾益气为主。臣以白术甘、苦,性温,健脾燥湿,助脾运化。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善入脾经,药性平和,补兼施,配白术健运脾气,又以其甘淡之性,渗利湿浊,且使参、术补而不滞,用之可使湿无所聚,则痰无由生。四君子汤不热不燥,适度施力,从“君子致中和”的古意而温补中气。再在四君子汤补气的基础上合用行气化痰之品,半夏辛温而燥,善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兼以辛散而消痞满。陈皮辛、苦、温,有理气行滞兼燥湿化痰之功,故以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炙甘草者,以其甘温益气,助参、术补中益气之力;更兼调和诸药,而司佐使之职。木香辛行苦泄温通,醒脾和胃,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故对于脾胃气滞、升降失常之气虚挟滞之证,颇为适宜。砂仁辛散温通,健脾化湿,温中止呕,为醒脾调胃之要药,尤以寒湿气滞者为宜。《玉楸药解》亦认为“和中之品,莫如砂仁,冲和条达,不伤正气,调醒脾胃之上品也”。诸药合用,动静相宜,补而不滯,温而不燥,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化痰、行气温中、理气止痛之功。使脾气升,胃气降,湿浊化,痞痛消。柯琴曰:“四君子汤气分总方也,人参致冲和之气,术培中宫,茯苓清治节,甘草调五脏,胃气既治,病安来·········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半夏以疏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也,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砂仁以通脾肾之元气,而贲郁可开也。四君得辅,则功力倍宣,四辅奉君,则元气大振,相得益彰矣。”
原方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属补益剂范畴。临床广泛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癌症化疗不良反应、糖尿病性胃轻瘫等疾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辛辣、厚腻之品,按时定量,注意情志调节、劳逸适度等。
(2)代代花茶
代代花5克,砂仁2克,炙甘草3克。将代代花、砂仁、炙甘草去杂质洗净、晾干。放入大茶杯中,加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成。代茶频频饮用,一般可冲泡3~5次。本品具有疏肝和胃、理气解郁功效,适于气郁体质饮用。代代花是药食同源之品,具有理气、宽胸、开胃及防治胸脘胀闷、恶心、食欲不振等功效。用于胸腹闷胀痛、消化不良痰饮等症,现代常用于疏肝理气、消食和胃、理气化痰、解郁等。砂仁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以此为茶具有疏肝和胃、理气解郁之功。
(3)砂仁粥
砂仁2~3克,大米50~75克。先把砂仁捣碎为细末,再将大米淘洗后,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砂仁末,稍煮即可。砂仁粥具有化湿行气、理气解郁、温脾消长、安胎止呕等功效,用来治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泄泻、痢疾、胎动不安等症。
(4)春砂仁鱼汤
新鲜鲫鱼1条(约克),砂仁、味精各3克,生姜6克,葱1根,花生油20克,料酒适量,淀粉少许。将鲫鱼去鳞、鳃,开肚去内脏,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待用,把葱去皮,洗净干净,切成段;生姜去皮,洗净,切成丝;砂仁洗净,沥干,研成末;把花生油、盐和砂仁拌匀纳入鱼腹用淀粉封住刀口,把葱段、姜丝铺在鱼身上,放入料酒、味精,用碗盖严,隔水蒸熟即成。本品健脾补虚,行气利水,适用于脾胃虚弱、虚寒气胀、脘腹胀痛、食欲不振、体虚水湿停滞、腹水及水肿等患者。
(二)丁香
1.概述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通常于9月至次年3月,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收,晒干。生用。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煎服,1~3克,外用适量。
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
2.食药功效
(1)抗菌消炎
丁香对枯青霉菌、葡萄灰霉菌、苹果褐霉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丁香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且具有显著的祛痰和消炎作用。
(2)抗病毒
以丁香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对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柯萨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有抑制作用,但对肠道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无明显影响。
(3)保护血液系统
丁香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丁香苷的降压作用对去甲肾上腺素或颈动脉结扎所致的血压升高没有作用。
(4)保护消化系统
丁香提取物和乙醚提取物能显著减少腹泻次数。丁香具有抗溃疡、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解除肠痉挛、抗腹泻和保肝利胆的药理作用。
(5)保护神经系统
丁香酚对热敏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均表现出增频效应,而对冷敏神经元则表现为抑频效应,对温度不敏感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则无明显影响。
(6)促进透皮吸收
丁香具有促进透皮吸收作用。
(7)抗诱导和抗癌
丁香倍半萜为一有希望的抗癌剂。
(8)抗氧化
丁香具有强抗氧化作用,丁香酚和没食子酸是其主要的抗氧化成分。
(9)其他
镇咳祛痰作用。丁香中的丁香苷有较强的保肝利胆作用。
3.养生方剂
(1)丁香柿蒂汤
丁香6克,柿蒂9克,人参3克,生姜6克。
出自《症因脉治》。
水煎服。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胃气虚寒证。呃逆不已,胸痞脉迟者。
本方与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均有降胃气、止呕逆、养胃气之功,同治胃虚气逆之证,故方中都用人参补中益气,生姜和胃止呕。但旋覆代赭汤重在降逆止呕化痰,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心下痞硬,反胃呕吐,噫气不除者,故以旋覆花降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为主;橘皮竹茹汤主治胃虚呃逆偏于热者,故用橘皮理气和胃,竹茹清胃止呃为主;本方主治胃虚呃逆偏于寒者,故用丁香、柿蒂散胃寒,降逆止呃为主。概而言之,三方皆有降逆益气之功,但旋覆代赭汤以重镇降逆为主,橘皮竹茹汤以清热降逆为主,丁香柿蒂汤则以温胃降逆为主。本方与吴茱萸汤皆有人参、生姜,同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呃)之功。但丁香柿蒂汤证病机为胃中虚寒,逆气上冲,以呃逆为主症,治疗重点在于降逆,以丁香、柿蒂为主药,属于降气剂;吴茱萸汤证病机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以干呕、吐涎沫、巅顶痛等为主症,治疗着眼点在于祛寒,以吴茱萸温肝暖胃、散寒降浊为主药,因此归于温中祛寒剂。
临证兼气滞痰阻,舌苔白腻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中寒有饮,舌苔白滑者,可加桂枝、茯苓以温化痰饮;胃气不虚者,可减去人参;胃寒较甚者,酌加吴茱萸、干姜等以增温中祛寒之力;兼气滞胸脘胀满者,加陈皮、木香等以理气除满。
注意事项:本方性偏温热,胃热呃逆者不宜使用。
(2)丁香炖雪梨
丁香4粒,雪梨1个,冰糖适量。把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放入炖盅,再加入丁香和冰糖,后放入约八分满的开水,炖约2小时即可。丁香性温,此汤加入雪梨,具有温中祛寒、暖胃止呕的作用。
(3)丁香茶
丁香1粒,薰衣草1~2匙。直接以丁香及薰衣草冲入开水,代茶饮。本品具有调节内分泌、神经衰弱的功效。
(三)八角茴香
1.概述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
3~6克。
2.食药功效
(1)抑菌抗炎、抗病毒
八角苗香水煎剂对结核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及一些常见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抑制血小板聚集
莽草酸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莽草酸的衍生物异亚丙基莽草酸对血小板的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改善脑缺血后的血液流态,减轻脑缺血后局部微循环障碍,保护脑组织。
(3)升高白细胞
从八角茴香中提取出来的甲基胡椒醋能缓解白细胞减少症,与其保护血象、加强骨髓造血功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关,这些因素使白细胞集落生成增多。
(4)镇痛
八角茴香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养生方剂
(1)八角茴香丸
出自《医学传灯》卷下。
山楂,枳实,大茴香,吴茱萸,荔枝核。
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散寒,理气,止痛。
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现代用于寒积气滞引起的疝气痛。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服。
(2)八角茴香火烧鲷鱼
鲷鱼1条,八角2颗,茴香酒少许。刮净鲷鱼的鱼鳞,剪去鱼鳍,去除内脏。烤箱预热至℃,用研钵磨碎八角,加适量盐和胡椒混合,均匀涂抹在鲷鱼体内,鲷鱼置于烤盘,抹上橄榄油,撒上盐和胡椒,入炉烘烤20~25分钟,鲷鱼烤熟后取岀,淋上茴香酒并火烧,直至酒精燃烧殆尽。小心片下鱼肉,装盘浇汁调味即可。
本品可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3)八角芝麻酥鸡
盐8克,大葱20克,料酒15克,姜1克,八角3克,酱油25克。将经细盐搓过的母鸡装入一大盘内。将生姜末、八角茴香粉、葱、料酒、酱油抹于鸡身,上笼蒸八分熟。去掉已用过的姜丝等,将鸡压成饼状,周身涂满鸡蛋面糊,在肉面上撒芝麻,轻按。1升花生油下锅,旺火烧至八成热,将鸡慢慢送入油锅内,改用文火,将鸡炸成金黄时捞出。本品可提高孕妇食欲,缓解孕妇便秘症状,改善皮肤的不良情况,使皮肤滋润富有光泽。
摘录自药食同源养生方药集萃主编:乔铁梁可马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