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麦赤霉白穗病来袭见花打

最新种业动态最前沿权威发布加

视频来源:农人也疯狂

病!病!病!

小麦得这病,只剩半条命!

这可怎么办?视频赶紧看!

年全国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今年田间菌源分布广、数量大,小麦品种抗病性差,结合抽穗扬花期降雨过程多的天气特点,预计小麦赤霉病在江汉、江淮麦区大流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黄淮北部、华北南部麦区中等流行,发生面积约1亿亩,需预防面积约2亿亩次,防治适期为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

01

田间病菌菌源分布广、数量大

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赤霉病常发区稻麦、玉麦连年连作,秸秆还田面积比例在90%以上,稻桩及玉米秸秆带菌率高,大部麦区接近或高于上年。湖北、浙江、安徽、江苏、上海稻桩枝带菌率分别为7.3%、5.8%、3.4%、1.7%和1.3%,河南平桥稻桩丛带菌率、平舆玉米秸秆带菌率分别为32.5%、17.9%,田间菌源量满足大流行条件。江汉平原、江淮及其以南麦区病菌子囊壳成熟度指数一般在25-60,沿江麦区超过60,沿淮及淮北地区在10-20,病菌发育正常,孢子释放时间与小麦易感病期吻合度高。

02

品种抗性弱,易感生育期与病菌侵染期吻合度高

常发区小麦主栽品种易感赤霉病,因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稻茬麦播期推迟且不整齐,小麦生育进程差异大。目前,江汉南部、沿江麦区处于齐穗至扬花初期,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麦区处于孕穗至抽穗期。赤霉病菌孢子释放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度高,且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扬花期极不整齐,小麦易感病期拉长,遇连阴雨天气几率增加,病害流行危害威胁加大。

03

天气条件对病害流行有利

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中下旬,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将出现多个降雨过程,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为害;5月份,江淮和江汉东部降水偏多2-5成、黄淮南部偏多1-2成,将加重赤霉病流行为害程度。主产麦区田间湿度大,雾霾、结露等天气多,也会促进赤霉病侵染流行。

Tips

小麦赤霉病爆发性强、流行快、损失大。该病害重在预防,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应根据小麦抽穗扬花进度,在齐穗至扬花初期尽早施药预防,最大限度减轻赤霉病发生程度和危害损失。黄淮、华北南部等麦区要根据当地小麦生育期进程和天气预报情况,及时发布预警,科学指导适时防治,保障小麦生产安全。

来源:全国农技中心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一)坚持适期用药。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最佳时期。长江流域、江淮、黄淮等常发区,全面落实“见花打药”(扬花5-10%)预防控制措施,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需进行第二次防治的,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黄淮北部、华北、西北等偶发区,一旦遇适宜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应抓住小麦扬花期,及时用药预防。

⊙(二)坚持合理选药。选用对路的药剂种类、足够的有效剂量,是保证预防控制效果的关键。应优先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江淮等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必须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同时,尽量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剂型;注意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三)坚持科学施药。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适宜的助剂和稳定剂,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基础。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无人机、热雾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应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机动弥雾机喷雾,出液量应控制在2/3以内;热雾机防治,应配合稳定剂使用;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应添加沉降剂。

⊙(四)坚持一喷多效。小麦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也是防控的关键期。各地应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兼顾做好吸浆虫、蚜虫、条锈病、白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同时,注重防病治虫和控旺防衰相结合,分类指导、药肥混用、保粒增重。

中国种业商务网:一览天下种业,我能!

广告投放:(







































北京治白癜风疗效好的医院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menmeirongyuan.com/mjcsmy/11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