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灰霉病已是温室越冬茬蔬菜重要病害,危害越来越重。其发生与低温、高湿、弱光等密切相关,且一旦较重发生,传播源控制不利,病害会蔓延的特别迅速,药剂救治难度也较大。因此防治灰霉病要早预防、综合防治。
灰霉病发生原因
1、环境条件
灰霉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易随气流传播。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湿度持续90%以上,特别是浇水后更易加重病害流行,对蔬菜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2、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
冬季的低温弱光容易使蔬菜在植株调整和整枝打杈时,伤口愈合慢或不愈合,这也就成了灰霉病的一个重要的诱因。
3、植株的抵抗能力
冬季温度低、光照弱,不利于蔬菜生长的,蔬菜长势缓慢,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下降,造成灰霉病的重复侵染。
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轮作换茬、合理水肥,摘除病残体。晴天上午浇水,避免大水漫灌,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合理密植,防止密度过大,造成中下部植株通风透光不良;适时整枝打杈,摘取下部老叶和病花、病果、病枝叶,带出棚外集中高温堆沤或深埋,减少传染源。尤其是需要喷药时,一定要先摘除病残体、后喷药。
2、使用生物农药防控灰霉病
在灰霉病发病初期,每亩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克,或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克,或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克,或1%申嗪霉素悬浮剂克对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3、化学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是控制灰霉病的重要措施。早预防、早救治对控害灰霉病发生、蔓延至关重要。
①喷雾法
发病初期可选用腐霉·福美双、腐霉利、异菌脲、啶氧菌酯、嘧霉胺、咪鲜胺锰盐可、啶菌恶唑、氟啶胺、咯菌腈、嘧菌环等药剂,药后及时通风降湿,避免因施药增加棚室内湿度;坚持轮换和交替用药;保证用药安全间隔期后采摘,确保蔬菜农残不超标。
②茎部病斑涂药
灰霉病是弱寄生菌。番茄、辣椒等作物茎秆因摘叶、摘果等造成的伤口,有利灰霉病侵染,且喷药效果很差,最好采用刮斑涂药的方法救治。在茎蔓、残叶柄染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克或40%嘧霉胺悬浮剂5毫升加水0.5公斤与面粉调制成浆糊状,轻轻刮掉病斑上疤痕后,将糊状药液均匀涂抹其上即可,可有效控制病部以上枯死。
③烟雾法
深秋至早春,在天气连阴、或连续降雨雪期间,发病初期亩用45%百菌清烟剂克,或20%腐霉·百菌清烟剂克,放在棚内4-5处,傍晚点燃发烟闭棚熏1夜,次晨通风,隔7天再熏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