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争论归根结底,大家其实是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化学药?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成药?什么是天然药物化学?
屠阿姨得奖,关于为什么不是中药最简要的一个回答如下:屠阿姨虽然在中医研究所工作,但她提纯的青蒿素不属于中医中药范围。因为青蒿素的发明是现代医学高通量药物筛选的胜利,当年开发抗疟疾药,屠阿姨等人大海捞针筛选了四万多种化合物和中草药,试了几千个中药典籍中记载的方子,皆无效,最后发现晋朝炼丹士葛洪的青蒿绞汁偏方有效。
葛洪还记载了另外四十多个方法也无效,但葛洪把青蒿和黄蒿搞错了,青蒿素是从黄蒿里面提取的,青蒿绞汁也无效,所以葛洪后年绝大多数中国人对疟疾还是没辙,得了疟疾得从浩如烟海的方子中选到这个方子,还得把黄蒿当成青蒿,而且恰好用量合适(用量多有毒)。青蒿素只是微溶于水,高温下会分解失效,用传统中药煎煮即使煮的是黄蒿也无效,所以就算用对了方子估计最后有效的几率也跟不治而愈的几率差不多,屠阿姨的贡献主要是发现青蒿素受热会失活,可以用乙醚来萃取。
这么解释一通我发现业内人士都了解了,我因为说这段话还受到了上海九院终生成就教授王炜老师的表扬,但发现其实业外人士都半懂不懂,还是有人问:青蒿素为什么不是中药?这才让我发现,其实多数人都不知道化学药,西药,中成药,植物药,植物保健品,天然药物化学之间的差别。
小的不才,我硕士恰好学的是中药新药,师从世界上第一个中药粉针剂发明人罗佳波教授,后来去进修的慕尼黑大学恰好以天然药物化学著名,大蒜素和银杏皂甙的发现学校。(其实慕尼黑大学有34位诺奖得主,和爱因斯坦齐名的物理学家以及量子力学大神啥的我就不细说了)我先试着讲解一下化学药和中药。
首先我想大家都知道中药多数都是复方制剂,中医方剂也有单方(就是说只有一味药(一种植物))。但单纯植物本身也是一个复杂成分:比如具备营养知识就应该懂,黄豆中有大豆蛋白,也有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天然药物化学本身就是研究由天然植物中提纯出来的,不同成分的化学结构,特性等。所以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是单一化合物本身。
所以黄蒿,青蒿是植物,青蒿素就是单一成分了。比如黄连是植物,黄连素是单一成分。准确的说,青蒿素是天然植物中提纯的单一成分化合物,抗疟疾药,双氢青蒿素,片剂,化学药。
所以说,不同来源得到单一纯品,都会被称为化学药,很多人可能好奇干嘛不直接化合而要提纯?有时候是因为化合工序难,有时候是因为成本高,以及很多原因。
这时候我问一个问题:喜炎平注射液是中药制剂的批准文号(Z),为什么母体亦为穿心莲的炎琥宁是化药的批准文号(H)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后者为单一成分。
只要是单一成分,就有纯度(含量)问题,纯度低就会影响制剂的稳定药效。但是不同的化合物质的纯度(含量)不同,纯度越高品级越高。所以有哥们问了我一个问题:大蒜素算不算中成药?
好问题!
大蒜素就和银杏皂甙(银杏叶素)以及黄连素一样,如果是药品,作为处方药,医保工伤用药,都是药准字为H开头的化学药,适应症为深部真菌和细菌感染,如肺部及消化道的霉菌感染,白色念珠球菌菌血症,急慢性菌痢,急慢性肠炎,百日咳等。
无论肠溶液,软胶囊,胶囊,针剂,国内尚未批准任何叫做大蒜素的中成药。所以都是纯度高的化学药。
至于号称含有大蒜素的保健品,由于无法确定内容物和含量(按照保健品管理规范,只需要不添加违禁成分,特殊成分提前申报)所以肯定也不能称之为药,可以知道的只有两点:含量没有药品中大蒜素量高,我肯定不用。
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简单一句话:化学药,是单一成分原料做成的药品。中药无论中成药,还是中药材,不论复方还是单方,都是有拥有复杂成分的植物做成的药品。
其实除了屠阿姨,今年诺贝尔还奖励了两位生物和药学专家,今年表彰的都是传染病研究方面有成效的专家,希望大家也别忘了他们:
日本药学专家:大村智和爱尔兰专家WilliamC.Campbell,威廉·坎贝尔的获奖原因是发现了蛔虫寄生引发感染的新疗法,大村智获奖原因是在治疗盘尾丝虫症和淋巴丝虫病(象皮病)方面作出的贡献。他们俩一起研究发现的avermectin(阿维菌素)被誉为20世纪自青霉素发现以来对人类贡献的最重大发明之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