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对策

小麦茎基腐病就是农民所说“白穗病”是由假禾谷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侵染小麦茎基部引发、全生育期均可危害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黄淮小麦产区有大发生趋势。为此,农业农村部组织制定了《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从《指导意见》可知,发病原因是受秸秆粗放还田、菌源不断累积等因素影响,该病已成为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主要病害,不仅严重威胁小麦稳产丰收,也严重威胁小麦质量安全。另外此病是可防、可控、不可治的病害。必须立足预防,否则将给小麦带来严重损失。根据指导意见的技术措施,结合当前实际应对小麦茎基腐病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选用抗(耐)病品种

虽然目前生产上缺乏高抗小麦茎基腐病品种,指导意见指出:但经专家近年田间观测和抗性鉴定,开麦18、周麦24、丰德存麦20号、存麦、徐麦、丰德存麦5号、存麦29、郑麦、秋乐、洛麦26、西农、中育等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具有一定抗(耐)性。以上品种可在适宜这些小麦播种地区,作为抗病品种使用。

二、秸秆深翻还田

推行秸秆粉碎或腐熟还田,深翻整地,深度25~30厘米,尽可能减少表土及土壤表面秸秆量,压低菌源基数,降低病害苗期侵染几率。

三、适期晚播

根据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的规律和秋播期天气情况,在适期内适当推迟冬小麦播种期,降低病菌冬前侵染,减轻病害发生程度。一般可推迟小麦播种期7天左右,并根据晚播天数适当加大播量、控制播种深度,一般晚播一天每亩增加0.5斤播种量,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5厘米,保障出苗率和冬前基本苗数。

四、使用包衣种子或药剂处理

冬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因此应选用包衣种子,或进行拌种处理可有效预防病害发生。应结合小麦其他土传、种传及苗期病虫害防控,选用已登记的咯菌腈·噻虫胺种子药剂处理措施。

五、加强返青期施药防治

返青期是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重要时期,可结合防治纹枯病、蚜虫、草害等防控,喷施对路药剂可进一步控制病害发生。施药时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应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施小麦茎基部。此外,适当增施磷钾肥和锌肥,小麦孕穗抽穗期及时灌溉保持穗期土壤墒情良好,可减轻病害发生危害。使用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防制剂及植物诱抗调节剂拌种或喷雾,对小麦茎基腐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苗期使用药剂推荐如下,可根据情况进行选用:丙硫菌唑、丙硫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menmeirongyuan.com/mdedsmjy/10273.html


当前时间: